敦煌壁画揭秘河西走廊千年酒文化
2018-05-11 08:40:57 作者:南如卓玛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酒碗一叩,信步天涯。”5月5日迎来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敦煌研究院当日从敦煌壁画和文献里梳理了古人立夏酿酒、开设酒肆、饮美酒消夏的千年河西走廊酒文化。
河西走廊素有“河西酒廊”之称,从古至今酒文化盛行。敦煌在河西最西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丝路重镇,早在魏晋时期,敦煌酿酒业已颇负盛名。
立夏后,日渐长夜愈短,店家把餐桌从室内挪到户外,整条街道都热闹起来,空气中弥散着佳肴美酿的香味。
据敦煌研究院研究人员解读,古代敦煌各类酒中,高档的是麦酒,普通的是粟酒,还有葡萄酒。酿酒的专业户中,分官酒户、寺院酒户以及众多的私人酒户。私人酒户一般采用传统的卧酒法,即将蒸煮后的麦、粟发酵,产生酒液。
敦煌壁画中反映了先进的酿酒技术。榆林窟第3窟的酿酒图采用的是蒸馏法,在酒锅上有一套方形套叠的蒸馏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酒的浓度,得到较为纯净的酒,即烧酒。酿酒时,还以女性司炉。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饮酒渐成风气,到了岁时节令的庆典活动或喜庆之日,更是要畅饮庆贺。所以在敦煌,酒还有一项特殊的社会功能,即奖惩之用。
据敦煌文献记载,吐蕃时期的敦煌僧人龙藏先前务农种田生活拮据,改行经营酒店后便成了“小康人家”。当时,敦煌的酒肆比比皆是。
事实上,敦煌壁画中的酒肆画面从盛唐到五代均有绘制。莫高窟第146窟中描绘了五代时期的露天酒肆,多设在宽敞的原野,在花树环抱之中,人们坐在长形酒桌两边的条凳上开怀畅饮,同时还欣赏舞伎的表演。
莫高窟第12窟中还记载着晚唐时期的帐篷酒肆,即以简易的布幕帐篷搭成,更大众化,更接地气。百姓来此任意喝上一碗,称作“打碗”。此类酒肆可以随时售卖零酒,因此也叫“散酒店”。
此外,莫高窟第108窟中还有中唐时期的宅子酒肆,多为仕宦阶层来此消费,往往设在一间庑殿顶的宅子内,装修豪华,宅外设舞伎表演,宅内围坐的酒客群中还有乐队演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