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消韵犹在,解锁品味沉香的最好方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沉香可以说是木材界中身价最高的,也是高身价中最香的木材。当今沉香早已胜过“一两沉香一两金”的标准,但是焚香这样一种品赏沉香的方式却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正所谓,历史的积淀下来的就是最好,焚香便是如此。
  
  常言道,“沉檀龙麝”。虽然沉香历来排四大名香之首,然而自然状态下的沉香并无香味,说沉香无香也不为过。沉香只有在摩擦或焚燃后才能释放内敛与深邃的香味,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耐得寂寞的底蕴。试想,藏于水中、埋于土里的沉香香气四溢的话,几十年、几百年后必定香消云散,也就难有凝天地精华的沉香一说了。
  
  香至尊创始人孙玉辉说道,将风车木置于内装沉香提取液的高压锅中慢煮,就能得到业内称为“药沉”的假沉香,“药沉”的蒙骗指数已然高了一个台阶。然而也正因为大部分野生沉香在常温下是不发香或者微微发香的,只要记住沉香无香,也就把住了上当吃药的关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虽然可以靠“香”区别沉香,但实际上沉香的价值在于“香韵”,通过什么方式能够充分提炼出沉香的韵味,便是使沉香得到升华的关键。孙玉辉介绍说,即使常温发香的沉香,在常温下自然散发出的香味与这块沉香用明火直接燃烧时散发的香味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采用隔火熏香的方式对这块沉香进行加热发香,则又是另一番风味。
  
  常温下温度不够,凝固在沉香中的芳香有机化合物的大部分都无法充分释放,只有极少部分发香点极低的有机化合物发香,所以沉香才微量发香。明火燃烧和隔火熏香则温度高得多,使沉香内大部分的芳香有机物都发香,与常温下相比,参与发香的有机物不同,当然闻到的香气就不同。
  
  明火燃烧时,大量的木质纤维同时被点燃,带来了木质燃烧的焦味,也有一定灰烬的细微颗粒物,所以对鼻腔中的刺激较大。而且明火燃烧时,沉香中所含的芳香有机化合物是被点燃的,而点燃的有机化合物的气味与慢慢发散的味道有很大差异。再加上明火燃烧提供的温度更高,更大的热量造成空气流动更快,香味发散可以更快速、更飘远,而在距离相同时,明火燃烧的香味浓度高于隔火熏香的香味浓度,因此也造成嗅觉感受的不同。也因为此原因,明火燃烧沉香更适合于大空间、快速布香。
  
  隔火熏香时,沉香中的芳香物质是缓慢释放的,其中的不同香味能被人体一一捕捉到,而明火燃烧时快速同时释放的,大量的不同香味混在一起,瞬间被鼻腔中的嗅觉神经所捕获,无法立刻细分从而一一辨识出来,反而被大脑误判成一种混合香味,当然也就感觉不同。
  
  正好比茶叶带给人入口清苦,满口回甘的感觉一样,沉香的“香消韵犹在”在于加热后,不仅享受了香味,还受到弥留的韵味的心灵熏陶。但对于是明火品香好,还是隔火熏香好,一方面在于个人爱好,喜欢淡淡悠远的韵可以隔火熏,喜欢浓些烈点的可以适当的明火品;另一方面在于空间,明火燃烧式适于大空间,相反地,隔火熏香适于小范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