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惊艳的织绣服饰艺术
雷山苗绣花背儿带(局部) 中国民族博物馆藏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苗族文化源自漫长而艰辛的迁徙史,涿鹿大战后,九黎部族惨败,其首领蚩尤被杀,战败后九黎余部开始从华北大地南迁,过黄河,跨长江,渡洞庭,进武陵山,唱着祖先们留下的古歌前行。历史上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勤劳、勇敢、坚强、智慧的苗族妇女就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用刺绣的方式在服饰上记录和书写自己漫长的千年历史。
苗族人的物质生活虽然非常简朴粗犷,精神生活却如诗如歌般丰富多彩。苗族人与天地、祖先、神灵,时时刻刻都在沟通对话,信仰的力量不断鼓舞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苗族服饰作为历史符号和文化符号的承载体,具有区别支系、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功能,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堪称“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图案与苗族美丽的故土景色、漫长的战争迁徙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视觉艺术的抽象化和符号化,为今人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苗族服饰也是苗族妇女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她们用神奇的艺术想象力、高超的织染绣技艺,把自己的审美理想用针尖和织机表达出来,在服饰上制作出色彩斑斓的艺术作品,创造出一个个美丽奇幻的世界。苗族服饰的款式类型有贯首衣、交襟衣、大襟衣、对襟衣、斜襟衣、琵琶襟衣等,在中国服饰发展史上,各种形制的服饰在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为一部活的服装发展史。苗族服饰有年龄和地区差异,盛装和常装的区别。盛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苗族女子在织绣世界里自由驰骋如天马行空,为自己、为家人精心制作节日盛装,还在暗地里悄悄地绣着自己心中的工艺品,就是“秘绣”。秘绣是不给别人看的,姑娘为自己做出一身精美的嫁衣,给未来的小孩绣制背带、花帽等饰物,一般是在出嫁前夕结束。出嫁时她们把这些绣品交给母亲保管,直到生了第一个小宝宝办满月酒时,才由娘家人拿出来摆在堂屋供众人欣赏。苗族织女还是“色彩艺术的大师”,苗族有三大方言区,有200多个支系。在清嘉庆年间《百苗图》等历史典籍里,根据他们服饰的主色调,有青苗、白苗、红苗、黑苗等“百苗”之分,苗家织女用矿物和植物染料,证明她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色彩美学观。
千里苗疆,山是主,人是客,好地方在山那边。苗家儿女都是在精美的背儿带的包裹中,在勤劳的母亲的后背上长大的,可以说:苗族人是“背儿带上长大的民族”,背儿带护佑着新生婴儿的平安成长。
苗族人把生活过成“彩色的艺术”,又把艺术织绣成“浪漫的诗”。苗锦在各地苗族生活中都很流行,宽的可做被面,最窄的只有一两寸,用途不等,常用于妇女服饰装饰、小孩背带,或用于日常衣被。苗绣是苗族与天地神灵对话的艺术,与传说中的悲壮迁徙相连。苗绣工具简单,针法多样、图案神秘,构图灵动,从配色到线条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苗族织绣服饰艺术地建构了苗族人关于宇宙、自然、生命的世界,生命同源,人生平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和谐,共生共荣。苗族织绣服饰艺术,不仅传承着千里苗疆独特的图案、工艺、风俗和文化,而且还通过织绣服饰回忆历史、品味人生,让生命获得审美的享受,在新时代苗岭的春天里,生命便有了存在的价值,服饰文化便有了传承的新意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