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国寺唐代经幢是最古老的梅园石造物遗存

  为纪念“国际古迹遗址日”的到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结合今年“遗产事业,继往开来”的主题,连续举办了保国寺北宋大殿3D信息数据库建设及浙海关旧址结构性实时检测系统应用项目阶段性成果报告会、“宁波梅园石分布调查和深度研究(东亚地区)课题”专家座谈会等活动,收获颇丰。

  建立保国寺大殿科技保护系统

  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的保国寺大殿,是现存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木结构建筑,被列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四个遗产点之一。如何活化利用古建筑遗产、运用科技保护文物?近年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通过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在信息数字化建设、预防性监测保护、对外传播交流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工作。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保国寺北宋大殿3D信息数据库建构报告会上了解到,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正与同济大学等高校机构合作,探索将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向更有效、更精准、更规范的方向持续推进。据悉,将对保国寺大殿建立一个三维信息库,从屋顶到台基,以三维技术把大殿拆分成400多组构件,每一组构件包含名称、现状照片、监测数据等,尽可能把所有信息集中在一个平台上。

  梅园石是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石”

  2016年,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对唐代经幢、宋代大殿佛台、清代寺志碑、藏经楼檐柱等石质文物进行了科学鉴定,均确认为梅园石。鉴于此,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启动了关于梅园石的课题研究。在近日召开的“宁波梅园石分布调查和深度研究课题座谈会”上,与会的文史研究专家一致认为,保国寺唐代经幢可以被认定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梅园石造物遗存。

  梅园石作为宁波特有的石材,以其细腻的石质、素雅的色泽、适中的硬度,自唐宋以来被大量用于建筑装饰和雕刻上,更随着宁波匠人和商帮的足迹遍布世界,被誉为“宁波文化名石”。

  会上,宁波中日文化交流研究专家杨古城详细回忆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有关梅园石的研究交流情况,他说,日本学者很早注意到梅园石,起步较早,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值得我们借鉴。宁波市文博学会原会长董贻安指出,梅园石是具有文化遗产属性的石材,与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搞清楚梅园石在海内外的分布就相当于一次跨时空的文物调查,这一学术调查的意义将能够证明并凸显宁波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号召力。

  关于可能分布梅园石遗存的国家地区,有专家提出只要有宁波匠人和宁波商帮足迹的地方,都应该纳入梅园石分布调查的对象,充分发掘这一“宁波文化名石”和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石”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曾楠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