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明珠话建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建盏是建窑的骄傲,建窑是中国的骄傲。建窑窑址坐落在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池中村旁;北距水吉镇约5千米,西距建阳市约33千米。历史上水吉曾属建瓯辖地。建瓯,宋以前称“建安”、“建州”,为州郡所在;南宋时期设“建宁府”;治所均在今建瓯。民国时期,水吉一度作为特别区,1940年设县,1956年撤县并入建阳。历史上窑因处建州、建宁府辖地而得名,后因行政隶属关系的变化,又有“水吉窑”、“瓯宁窑”等称呼。又由于建窑以生产黑釉瓷器见长,故又有“乌泥窑”等称呼。以往有作者由于对这些历史变迁不甚了解,所以混淆了建窑的地理位置,1989年2月日本出版的某陶瓷书中仍把建窑所在地的行政区误划为水吉县。

 

  建窑窑址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 包括庵尾山 、大路后门和营长乾 又名社长埂,包括源头坑 等处 图1 ,窑址总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建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两宋,宋末元初趋于衰落以至停烧。历史上建窑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碗著称,俗称“建盏”。建盏釉色品类丰富,尤以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名贵瓷品饮誉海内外,成为建窑系黑釉瓷器的命名窑场。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唐代中晚期,建窑已开始烧造瓷器。在庵尾山已发掘的三座龙窑基址中,有两座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窑址烧造青瓷。此外,在芦花坪也发现了不少青瓷器。此类青瓷器型以碗、碟、盏为主;此外,尚有执壶、盘口壶、罐、盆、盏托等。青瓷釉色多为青中泛黄或青中泛灰;器外壁施釉不及底且釉层较薄,呈细小开片,胎釉结合欠佳,有剥釉现象。

 

  建窑黑釉瓷始烧于五代末至北宋初,其产品胎、釉层皆较薄,胎色灰黑,釉呈黑褐色或酱黑色,光素无纹。两宋时期尤其是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建窑的鼎盛时期,其杰出成就表现在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釉色方面,黑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代表性的釉色有乌金釉 绀黑釉 、兔毫釉、油滴釉及鹧鸪斑、曜变等,此外,尚有杂色釉 如柿红釉、酱釉、铁锈斑纹等 ;器型以碗 盏 为主,兼有少量灯盏、钵、高足杯、罐、瓶等。造型古朴,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黑;釉汁肥厚,胎釉结合致密。此外,宋末元初建窑还生产青白瓷,器型以碗、盘、洗、三足炉等为主;胎白釉润;器内外装饰缠枝花卉、四季花卉、莲瓣、梅花、乳钉和婴戏等纹饰;技法则常用模印。

 

  两宋时期,上自宫廷皇室、下至布衣之家,对建盏都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彩色也。” 高阿申先生在《收藏快报》撰文认为:“此番以王者身份对兔毫盏作质量贵贱的论断,属中国陶瓷史上绝无仅有” .清代朱琰《陶说》也说:“宋时茶尚撇碗,以建窑兔毫盏为上品”。建盏还飘洋过海,流传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海外国家和地区,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5年6月,美国学者詹姆斯·马歇尔·普拉玛教授到建窑进行考察。这是西方人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对建窑进行调查。建国后,来自国内及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新西兰、新加坡、韩国、比利时、西班牙和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德国、南非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先后对建窑遗址进行了科学考察。1960年10月和1977年5 7月,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县文化馆联合对芦花坪窑址进行了二次科学发掘。1989年12月至1992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市博物馆联合对大路后门、营长乾和庵尾山窑址进行了大规模科学发掘,由李德金和曾凡两位研究员主持。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基本摸清了建窑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古队清理了晚唐五代至宋末元初的龙窑基址十座,其中90SJY3长达135.6米,为国内已知最长的古代龙窑,亦堪称世界之最。1999年,建窑遗址考古发掘 1989 1992年度 被评为建国五十年来福建省十大考古发现。现将主要窑址简介如下: 一 芦花坪窑址

 

  芦花坪窑址是建窑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处窑址,也是较早进行调查研究的窑址 图2 ;1935年,普拉玛教授就已对它进行考察;1960年和1977年两度进行发掘。窑址处在后井村西部、池中村东部,是一座东西走向的低矮山丘。遗物分布面积约5万平方米。芦花坪窑址以烧造黑釉瓷器为主,兼烧青釉、青黄釉瓷器。窑具已发现匣钵、匣钵盖、照子 火牌、火眼 、托座 支座 、垫饼等类。该窑址黑釉器以碗为主,另有少量高足杯、钵、灯盏等。部分碗底阴刻“供御”或模印“进盏”字样,这类器物应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御用瓷品。据无锡市博物馆原馆长顾文璧先生考证,建窑烧制“供御”、“进盏”的鼎盛期,“主要是北宋政和二年 公元1112年 到南宋乾道六年 公元1170年 .”

 

  芦花坪窑址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初期产品为青黄釉瓷器。入宋以后大量生产黑釉瓷器。无论从造型、品类,或是釉色、胎质等方面看,芦花坪窑址生产的黑釉碗在建窑各窑中都是较成熟的产品。该窑生产的油滴釉盏及带“供御”、“进盏”字样的产品都是名贵的瓷品,为世所珍。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时期是芦花坪窑址的兴盛时期,之后逐渐衰落以至停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