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款“青花压手杯”初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落款最早的明代瓷器看,当首推“永乐”(因迄今止,尚未发现早于永乐的洪武年款)。

 

  关于明代的书写款,前人就有“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之评说。而闻名后世的永乐“青花压手杯”,其款多为四字篆书“印款”或“刻款”,字小且不甚清晰。如果署款是在器里或底足及口的沿边皆可定之为后代仿制,这是鉴定“永乐”年款一个十分重要的断代依据。

 

  永乐期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尤以“青花压手杯”最负盛名。其选料精细柔润,胎骨坚密细致,发色浓艳纯正,纹饰完美大气,堪居明瓷前列(当然,洪武官窑也十分精美,暂不论)。换言之,若将明“永乐、宣德、成化”三朝美器喻(誉)为“明三代”也无不可也(一家戏言)。

 

  如图1所示“永乐年制”款青花团龙“压手杯”,口径8.7厘米,高5.4厘米,足径3.9厘米。该杯经笔者与有关瓷器专家上手细辨并依据相关资料达成共识后,断之为清雍正仿明永乐较为妥当,拟将初识分析结果小结如下,讹误处,望诸鉴家示正:

 

  (1)该杯口微撇,腹略收,足呈直势。杯周绘三圈团龙;杯口内沿四周饰龙鳞一圈,内底双圈绘龙鳞三层,底心落青花“永乐年制”四字楷隶款(图2)。据明永乐款所示,真款应为四字古篆,且字小模糊有古意。而该四字为楷隶款,显然不具永乐真款之气象,且字体较为符合清雍正那线条纤细挺拔之势,故定为清仿较妥。

 

  (二)此杯虽然在器型特征上与明式“压手杯”造型较为接近,但若仔细辨认甄别,就会发现一些细微的特征变化。首先,作为“压手杯”,会有一种自然压手的分量感觉。而该杯在压手分量上只有永乐“压手杯”的四分之二。且在杯型的收腹上也不及永乐杯的圆润丰满、敦厚沉稳之感,这无形中削弱了杯型的神似。另就永乐的器底(图3),无论大小器多为器心下凹,器底心全凸或微凸,且足内墙多向外微撇。而该杯足内垂直,底皆伴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特征多似清器之貌。

 

  综上所述,该杯确为一件清仿明的压手器。若论该杯的仿制水准,却不失为民窑中难得的一件精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