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将军罐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康熙王朝自1662年始,整整持续了61年,也是清代青花瓷的大发展时期。康熙青花因其胎质洁白细腻,造型端庄朴实和浓艳欲滴的青花色调,而备受世人青睐。早期除官窑瓷难得成批生产外,到中后期的四十余年间,清政府于康熙十九年才始派出专门的督陶官臧应选到江西景德镇督办御窑厂。可到了康熙二十七年,因宫中用瓷已足、库房空间有限,遂又下令御窑厂停烧。此后作品,又多以民窑器为主。

 

  从以上史实中不难看出,康熙王朝虽持续了61年,但御窑厂生产官窑瓷的时间前后加起来,两次也不过15年的时间。其余的46年均以生产民窑为主。这也就难怪在今日流传于世的康熙作品中,官窑作品相对较少,而民窑作品相对较多。

 

  然而,康熙朝瓷无论官窑停烧与否,景德镇的窑工、画工依然是那些人,制瓷业也从未间断,生生不息。因此康熙青花无论官窑或是民窑,质量均非常之高,制作工艺亦非常之精。

 

  笔者手中收藏有一件康熙早期的大件器青花将军罐,其高度达52.5厘米,口径17.8厘米,底径25.3厘米,肚径达30厘米,为康熙早期青花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说它难得,首先是在此罐所用之青料上,是用含钴量高的珠明料,在洁白的瓷胎上绘缠枝莲纹,然后罩上透明釉,再入窑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故烧成后的青花呈宝石蓝色。而这种宝石蓝色呈色蓝得透底、莹澈明亮,极鲜艳、极美丽,被认为与当时烧成的另一种蓝色“翠毛蓝”一样,有“青花五彩”之誉。同时,以上两种青花发色亦成为康熙朝青花中最纯洁的发色。

 

  这件康熙早期青花将军罐,盖上的宝珠纽宛若一粒硕大的蓝宝石,其根部有一绿豆大排气孔,以保证宝珠纽入窑受高温时不致炸裂。罐盖与罐口仍承袭元荷叶盖罐使用风行的子母榫合盖,以防止盖从口中滑脱。罐体短颈溜肩,肩下渐收。足部微外撇,使大罐更显出一种稳重大方、挺拔向上的宏大气魄。在罐盖、底足等露胎处,可见数处窑工们制作时留下的指纹印,这亦为鉴定康熙早期青花的又一细微特征。

 

  此罐底釉为白中闪青的淡青白色,且器内、外釉色一致,釉上有棕眼及缩釉。罐口涂酱釉,底部为砂底无釉。从罐盖到罐底,凡有釉的地方,釉下均有众多不规则的冰裂纹开片及云雾状土浸痕,不仅使此罐显得更为古朴、温润,而且还使这件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流传于世的古瓷器留下了更多的岁月痕迹和断代依据。

 

  罐上所绘青花纹饰发色艳丽,宝石蓝色中略微显灰。绘画者用此种轻快明亮的青花色调,娴熟地在罐体上从头到脚地画出六层纹饰。其中,除肩、足等处用了变形莲瓣以作上下对称性的装饰外,在罐盖的根部、盖沿,颈部上下、罐脚等处,均用了一至二道的弦纹划界。而罐身上的主体纹饰,则饰以茂密的缠枝莲花。缠枝莲花的花、叶,又均为双线勾勒并衬白边,使朵朵莲花的花蕊与花瓣迭翠成团,格外讨人喜爱。从而使整体纹饰显得既夸张又富立体感,所有的缠枝莲上下相连、左右分蔓,使人看起来虽然枝叶繁茂,却层次分明,进而展示出康熙青花纹饰繁而不杂、密而不乱的独特风格与时代特征。

 

  康熙青花大件器仍沿用元、明制作遗风,琢器均为分段拼接。在此罐肚内腰部的釉下,亦可见一道小指般粗的拼接痕,但打磨得极光滑平整。据目前国内报道,上海嘉定市博物馆藏有一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出土的,造型、纹饰与这件将军罐大致相同者,然而在国内仅见报道的两件珍品中,嘉定市的一件高度仅为39厘米,而这件则高达50多厘米。故此件颇具代表性的康熙时期典型器,无论就其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方面来看,均显得弥足珍贵。

 

  笔者得此藏品,特拟此文,仅为与收藏同好共享。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