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三月三古庙会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2018年二仙庙三月三古庙会暨黄庭经养生文化节”在沁阳市神农山景区二仙庙隆重举行。

 

  二仙庙位于沁阳市区西北25公里紫陵镇仙神河谷东岸,为礼奉道教上清派始祖——魏华存而建。创始于魏晋,称魏夫人祠。唐·垂拱四年(688)重建。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钦赐匾额“静应”。明郑藩王府增修扩建。百姓俗称二仙庙。后遭侵华日军炮火焚毁,仅剩残垣。20世纪至今屡有复修。该庙为豫西北一处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尚存基址清晰完整,散存碑刻、石雕丰富,对于研究中原地区道教传播及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魏华存(252—334),西晋女道士,道教上清派始祖,任城樊(今山东济宁市)人。早年修道于今河南省沁阳市的阳洛山一带,在此居住、活动至少达42年之久。所著《黄庭经》等书,为道教重要经典。她晚年移居江南,在南岳衡山飞升。道教界奉其为“紫虚元君”,号“南岳夫人”,民间俗称“二仙奶奶”,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诗文赞颂。多少年来,怀府八县一代一代传诵着二仙奶奶的神话故事,说她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乐于助人,有求必应。在怀川敬奉二仙奶奶的庙宇随处可见,不少家里还有二仙奶奶的神楼和塑像。据方志记载,自唐朝起,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人们都要举办盛大庙会,以示纪念。怀川人“从朔至望,密密如蚁,层层如织,昼跻于途,夜休盈院”,都要到这里进行祭祀朝拜、上供还愿。这种传统文化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

 

  古庙会期间,沁阳市文物局一方面加大文物保护力度,重新刻立了3处文保单位保护标志碑,制作悬挂了8块文物说明牌,并将文保单位的历史文化、精彩典故等内容整合,生成二维码,做成导览牌进行安装。众多游客争相扫码视听,通过语音、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导览,对二仙庙景区的文化底蕴充分了解。另一方面,市文物局专门安排人员,佩戴红色袖标,在各个文保单位执勤巡逻,加大文物保护管理力度。

 

  此次活动,让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活起来,焕发出新的生机,把文化和旅游深度有效地融合,更好地传承了城乡文脉。同时也让广大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沁阳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唤起更多人一起自觉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去,做到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