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龙泉窑黑胎青瓷琮式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龙泉瓷创烧于西晋,终于清代,是中国所有古瓷窑中生产年代最长的一个。南宋中晚期为龙泉窑鼎盛时期,产品种类齐全,式样富于变化。如今,浙江南部、福建北部的龙泉窑址多达500多处。

 

  龙泉瓷有白胎和黑胎两种,白胎占90%%以上,黑胎较少。据笔者考证,龙泉窑黑胎青瓷,因胎中含有高达25 29%%的氧化铝,而呈灰黑色,胎质坚硬,坯体极薄,多数在1 2毫米左右,同时因含铁量高达3.5 15%%,所以胎骨色泽似铁,故有“铁骨”的雅称。黑胎青瓷釉色透明光亮,柔和感较弱。釉一般都有开片,釉层较薄的部位开片较为密集,釉厚的部位开片较为稀疏。在器物的口沿及凸起的棱脊上大多呈灰黄色,这是因为釉汁下流,致使釉层薄而碎裂,在胎色的衬托下,形成碎块状的焦黄和奶白相杂的色泽,俗称“出筋”、“露脊”。南宋的龙泉黑胎青瓷在造型、釉色以及底足的切削形式上都和南宋官窑极其相似,鉴定和区分起来比较困难,科学的检测结果显示一般胎质含铁量较低的为官窑器。

 

  南宋中晚期,龙泉窑出现了不少仿古铜器、古玉器造型的器物。龙泉大窑、溪口等窑址里都遗留有大量烧造仿古器皿的标本。琮式瓶就是仿古器物中的一种,因形同古代玉琮而得名,最早出现于宋代官窑瓷,是当时宫廷礼器,稍后南宋龙泉窑也有制作。器型多是方体圆口,器身四角竖塑神徽,口足大小相若,其垂直面纹一般为五节,而龙泉窑的琮式瓶有的达到八节。作为祭地礼器的琮式瓶,因象征神徽的神人面纹饰四角,中间贯于通道,显示了人神之间的渊源,并以此来祈求神灵的保佑。据说目前陈列于国内外博物馆的宋代琮式瓶不足五件,而且对其断代专家们尚有争议。

 

  闽北在二十世纪末出土一件南宋龙泉窑黑胎青瓷琮式瓶 见图 .该瓶高10.8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4.5厘米。整瓶呈上窄

 

  下宽之造型,上宽4.3厘米,下宽4.6厘米,直口、圆唇、短颈,方形长腹,圆足。器体四面各饰以凸起的横直线纹,共有八节。薄胎厚釉,积釉处可见多次上釉的痕迹。灰黑色胎,粉青色釉,整器开细碎纹片,口沿及凸起的棱脊上呈现灰黄色的“出筋”、“露脊”。圈足无釉,呈现黑褐色。瓶内施满釉。整器古朴典雅、稳重大方,实为不可多得的宋代琮式瓶珍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