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利用遥感首次发现国外丝路考古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我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心源研究员带领的空间考古研究团队,联合突尼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学家利用空间考古技术与方法,在丝绸之路西端突尼斯发现10处古罗马时期考古遗存。这是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中国境外首次发现考古遗址,这些遗存揭示了古罗马时期南线军事防御系统的布局与农业灌溉系统的结构。

 

  在19日由“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世界遗产工作组(DBAR- Heritage)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王心源研究员代表DBAR-Heritage 工作组介绍说,此次联合考古历经2年多时间,自2016年1月在北京进行室内遥感图像处理以及解译分析后,分别于2017年4月、11月和2018年4月与当地考古专家联合进行实地调研与验证,最后在突尼斯南部确定新发现了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包括边墙3段(Limes)、军事堡垒(Forts)2个,以及农业灌溉系统1处、水窖3处、墓葬1处。“这些考古遗存形成证据链条反映出古罗马时期帝国南部边疆的军事防御体系。其中,边墙与堡垒用于防守和保护边界,阻挡来自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的侵扰;农业灌溉系统以及储存淡水的水窖用于保障边界军民的粮食生产与生活需要。”王心源说。

 

  之所以将考古目标定在突尼斯,王心源解释说,突尼斯中南部的环境与我国西北甘肃地区的环境极为相似,对历史遗址的保存条件具有相似性。2013年,王心源研究员团队利用遥感技术在我国甘肃瓜沙段发现十余处考古遗址,取得重大考古发现。“选择突尼斯南部地区遥感考古,旨在进行中-突两区域遥感考古的比较研究。”王心源说。

 

  记者同时了解到,遥感技术在干旱区考古调查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泛应用前景,是考古学发展的新增长点。遥感考古可以把地表上看到的貌似不相关的遗迹联系起来,对于在大尺度、大范围上解决大型线性遗迹保护与认知具有重要作用。“突尼斯中南部地处荒漠,地表干扰较少,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王心源补充道。

 

  突尼斯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西端,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枢纽。此次发现对于研究古罗马时期军事防御系统、农业灌溉系统,以及丝绸之路西端线路走向、古绿洲变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利用遥感观测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分析系统等综合技术,结合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开展的空间考古技术与方法,是中国科学家走出国门并首次主导联合亚、欧、非相关国家开展空间考古遗存发现与系统研究,这对于提升中国科学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水平,形成空间考古学科一套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范式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8年4月14日至17日,来自中国、突尼斯、意大利的科学家到突尼斯南部进行古罗马考古遗址的联合调查与验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