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昶砚:解决当下文物市场的混乱,首要是解决文物真伪和文物自身理性的价值

  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物化载体,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文物的发展,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着名文物鉴定专家,古文物协会执行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民间文物研究中心景德镇基地顾问,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鉴定专家,中国文化管理协会遗产保护委员会鉴定专家盛昶砚先生,一起来探讨当下文物市场混乱秩序以及有效调整规范性话题。
  
  主持人:盛老师,今天很高兴您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专访。文物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承,是精神的重要象征。盛老师如何看待文物本身的意义?当下的文物市场存在怎样的混乱现象?
  
  盛老师:主持人好。文物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承,是精神的重要象征。它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具有无形的价值存在。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物化载体,文物必然获得较高市场定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下的文物市场存在十分混乱的局面,抛开文物本身的象征意义,文物的价值却本末倒置。片面重视其市场价格,忽视甚至无视其文化价值。
  
  首先,最近几年火热的电视鉴宝节目,刻意营造的核心看点就是文物真伪、价值几何;文物拍卖的新闻报道,也往往突出处理大跌眼镜的成交天价,提供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其次,更有诸多所谓的大家、古玩家更是把文物作为生意操作,低买高卖、投机炒作,搅浑一池清水。片面强调、刻意炒高文物价格,表面上看确实让国人长脸面、扬志气,但潜在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值得深思的是,当价格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文物真正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容易被忽略,对社会大众而言,文物可能就与天价奢侈品无异。非理性繁荣和过快暴涨的价格造成过高门槛,使更多人才和资源无法进入这一领域,泡沫累积的市场风险,也会如定时炸弹一般威胁着文物市场的健康秩序。更别说文物价格暴涨之时,往往也是盗墓和非法贩卖文物的猖獗之时,文物甚至成为贿赂贪腐、洗钱漂白、利益输送的重要通道,这些都是对文物的致命亵渎。
  
  更严重的是,当文物价格成为人们目光聚集的焦点和舆论关注的核心,那么受到关注和热捧的,就往往只有极少数进入流通市场、并且卖出天价的文物。遍布神州大地的博物馆中浩如烟海的奇珍异宝,因为没有进入流通、因为没有市场定价,很多极具价值的文物,就默默无闻地躺在展示柜里。它们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很难得到充分研究,更很难被普通公众充分知晓。甚至因为不是市场的宠儿,没被市场贴上天价标签而备受冷落,连文物本身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也是目前我国文物面临的重要问题,承待规范和解决。
  
  主持人:盛老师总结的很全面。那么,面对当下文物市场的混乱现象,盛老师认为应如何鉴定文物和评估文物价值呢?
  
  盛:文物的类别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定。在文物鉴定之前,必须对文物进行分类,以便根据不同类别的文物,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定。分类亦需鉴定,对文物辨伪、断代、评定价值等鉴定,更需要分类。在文物藏品鉴定中,一般以质地分类,有利于排比、辨别。
  
  在文物史迹鉴定中,一般按性质分类,这样更适合采用不同方法鉴定该类文物中不同种类的文物。
  
  文物鉴定的具体方法很多,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
  
  传统鉴定方法是自古以来,人们在研究、鉴定文物中不断探索、总结、发展、再总结的科学成果。其基本内容是在对文物分类的基础上,对同类文物进行比较辨识和综合考察。
  
  首先通过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古代和现代,都采用比较的方法鉴别文物。以文物藏品为例,对真伪年代、价值未作出辨识的文物,鉴定时,需选取已知其真伪、年代的同类文物的标准器,并将两者对比,进行分析,找出未辨识文物与标准器物之间在形制、质地、花纹、工艺等方面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分析它们的矛盾与联系。经过系统地分析研究后,作出科学判断。
  
  其次进行综合考察。对文物本身的调查,文献记载的考证,参考总结的鉴定同类文物的一般规律,对鉴定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判断,以达到鉴定文物的目的。此法对鉴定文物史迹尤为适用。文物史迹一般形体大,内容多,涉及面广,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鉴定,会取得比较科学的鉴定结果。
  
  再则,运用传统方法鉴定文物,除上述基本方法外,还要根据鉴定的不同对象,采用不尽相同的具体方法,如对青铜器、瓷器、书画等的鉴定都可说明这一点。之所以如此,是由不同种类文物的性质决定的。
  
  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进行分析鉴定。有许多文物目前仍以运用传统鉴定方法为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科学技术鉴定和传统方法鉴定的进一步相结合,文物鉴定将会出现新的局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主持人:面对当下如此混乱的文物市场秩序,盛老师能够给广大的藏友和爱好者一些建议呢?
  
  盛:解决当下文物市场的混乱,首要是解决文物真伪和文物自身理性的价值。
  
  目前古玩市场低劣仿品及臆造品越来越多,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一些人明知收了假货,却还要欺骗买家,把假货当真的卖。这样处理赝品的方法虽古已有之,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是有许多不具备足够收藏知识,而且不讲诚信的人涉足古玩市场。
  
  只要是喜爱古玩收藏的人都不想买假货,为了在“打眼”后少买、不买假货,一定要有如下认识:收藏虽然不是一门学科,但它却融合了多门学问,作为一位收藏爱好者或者投资者,您有必要对历史学、美学、标形学、痕迹学、图案学甚至经济学多少有所了解;其次要养成勤思考,多分析的习惯,保持清晰的逻辑思维,对于外界提供的信息能够加以甄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经常去博物馆参观,去藏市实践,多学少买,在比较中总结经验,逐步摸清规律,这样才能摆脱假货的困扰。
  
  主持人:盛老师认为文物管理部门首要采取的举措应该是什么呢?
  
  盛:古玩市场应该实行规范的管理,而管理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改善目前这种档次低下、管理混乱的低层次问题;
  
  其次是解决古玩赝品的问题,这也是决定古玩市场能否长久存活的主要问题,管理者应当在市场内聘请鉴定专家当场鉴定,解除购买者的后顾之忧,为市场的持续壮大扫清道路。
  
  主持人:盛老师总结的很关键。再次感谢盛老师接受本次专访问题的回答,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拜访您?
  
  盛:非常感谢,随时欢迎,要讲一点我所讲的只是我个人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认知和见解。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