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青花缠枝莲花纹梅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代永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繁荣,我国青花瓷器在经历了元代和明洪武时期的发展阶段之后,此时青花瓷已逐渐成为制瓷业中的主流产品。自永乐三年 1405年)始,明永乐皇特使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又带回了已中断几十年的外国钴料“苏尼勃青”,使青花又重新披上了艳丽的色彩,故在永乐时期便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说法,永乐时期迎来了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永乐时期的青花已经逐渐摆脱了元和明初的影响,在造型、胎釉、青花装饰、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产生了变化,造型更丰富,更秀丽俊俏,胎料更注重选料、淘炼,制作更讲究精细工整,纹饰题材更多样生动,构图严谨又不失疏朗秀丽,以进口的“苏尼勃青”料作釉下彩绘,使纹饰色彩艳丽、深沉浑厚,具有传统水墨画那种“墨湮晕彩”的艺术效果,令人爱不释手。永乐青花以“开一代未有之奇”成为一代骄子,享誉天下。今天不论是国际艺术品市场还是国内艺术品市场,永乐青花仍居霸主地位,2004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永乐青花内外底龙戏珠纹棱口洗成交价为4094.375万港元,打破明代青花瓷器拍卖最高成交价记录。在国内永乐青花的成交价也屡创新高。

 

  永乐青花梅瓶传世品不多,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大博物馆,能与永乐青花梅瓶亲密接触,仔细观赏品味实在是难得。本文介绍的这件永乐青花缠枝莲花纹梅瓶,为民间收藏的一件颇为珍稀的永乐青花梅瓶,故将此器介绍与同好们共赏。

 

  此器高26.6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9.8厘米。唇口、直短颈、丰肩,上腹浑圆渐内收至胫部,底部略微撇出,浅圈足,足底无釉。用三层纹饰装饰,肩部为缠枝叶纹,腹部为缠枝莲花纹,胫部为折枝莲花纹,每层纹饰用双线弦纹相隔。器内颈部以下无釉,外施亮青釉,釉层肥厚、莹润。颈、肩部积釉处显湖青色,颈部有釉汁垂流现象,釉不到底。足底平切,切削利索,宽足端,内斜削一圈,浅显,底见火石红,并有铁褐色小斑点。

 

  此器造型庄重典雅,线条流畅圆润,与元代和洪武梅瓶相比显得清秀雅丽,既注重实用又讲究形体美、装饰美。纹饰上在继承传统题材的同时,已经显露出一个新时代的风格,如肩部的卷草纹便与之前的卷草纹有所不同,卷草呈缠枝状,线条起伏较大,草纹为对称形,显得更加生气勃勃。腹部的主题纹饰虽为传统的缠枝莲花纹,但在花、叶的造型和构图布局上给人新鲜的感觉,莲花有大小,大莲花呈“品”字形排列,还间配荷叶、莲蓬,缠枝线条舒展自然,且富有弹性,交叉错落,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生动活泼。胫部的折枝莲花富有西蕃莲的韵味,形成6组排列,这种装饰形式在永乐之前是很少见到的,此器的纹饰充分显示了永乐的时代特征。

 

  此器的青花也是别具一格的。青花深沉,晕散自然,与纸上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韵味,令人回味无穷,青花着色有浓淡,这种浓淡与康熙的浓淡不同,它是落笔点浓顺势而下渐淡,用笔手法独特,多用中锋、侧锋运笔,运笔气势连贯,这种技法以笔者之见,则是从洪武一笔点画的技法中演变而来,所以纹饰有勾线与一笔点画的结合,给人流畅自然、柔中有刚的感受,这种青花的瓷绘技法形成了永乐青花的一大特点。此器青花料铁锈斑点并不十分明显,应是国产料与进口料混合使用,由于加入了进口的“苏尼勃青”,故青花显得浓艳,蓝头比国产钴料要好。这种混合青花料亦是永乐青花中常见的,国产料与进口料的混合也是有讲究的,比例搭配不好,产生的色彩效果也会不同,故混合料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只能看它最终烧出来的效果。从此器的青花呈色看,还是相当不错的,应为永乐混合青花的代表之作。

 

  从此器制作工艺看,其外表基本上看不到拉坯旋纹和接胎痕,观察器内除可看到胫部有一道较明显的接胎痕外,其余部位接胎痕并不明显。在器体外部上腹部处有一道裂痕,估计此处是一道接口,或许是胎料收缩所致,也或许是其他原因所致,给此器留下美中不足的遗憾。此器足部平切,且有锋利之感,修胎工艺则具有永乐鲜明的时代特征。

 

  综合审视此器,整体典雅秀美,是一件永乐早期的青花梅瓶,它在洪武青花的基础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标志着青花新时代的到来,具有极高的研究与收藏价值,实为一件难得的珍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