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首个“蚕桑博物馆”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月15日,红豆杯“爱在无锡”系列外宣活动之“洋眼看无锡”进堰桥活动举行,来自俄罗斯、印度、加纳等国的21位在锡学习、工作或生活的外国友人,受邀走进“改革之乡”堰桥,参观西漳蚕桑展览馆,漫步樱花大道,感受茶道、古筝、汉服等中华传统文化,欣赏特色舞龙活动。走进堰桥“三月三”民俗文化节现场,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令他们流连忘返。当天,作为无锡首个蚕桑文化类博物馆——“西漳蚕桑展览馆”也正式对外开放。

 

  据介绍,此次“洋眼看无锡”进堰桥活动,恰逢堰桥第二届民俗文化第一篇章“风华西漳”高潮及第二篇章“崇福堰桥”开篇,活动丰富多彩。当天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旅,外国朋友们首先来到了“西漳蚕桑展览馆”,感受中国传统的桑蚕文化。活动中,大家一起见证了该传统特色展馆的开放。据悉,该馆前身是“三五馆”蚕种制造场,始建于1926年,是江苏省内历史最悠久的蚕种场之一,见证了江浙一带蚕桑业从传统家庭养蚕、作坊养蚕走上工业化历程。产品曾出口塔吉克斯坦、希腊等国。2008年,西漳蚕种场旧址被无锡市政府公布为市级工业遗产。

 

  此番对外开放的蚕桑展览馆,是一个融蚕桑生产历史、蚕桑文化于一体的博物馆,在展示吴地蚕桑文化的同时,也是为后人提供一份研究蚕种培育技术、蚕桑业发展史的实物依据。现场,各式展品吸引了老外们的目光,也让他们更多了解了江南桑蚕业的辉煌与中国传统桑蚕文化的韵味,“这个太神奇了,我在无锡有几年了,原来还有这么特别的东西。”

 

  随后,在樱花大道,外国朋友相继“邂逅”太极、古筝、古琴、汉服、旗袍、书法、舞龙精英赛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太极、古筝、古琴、汉服、旗袍、书法均由堰桥本地爱好者展示,而舞龙精英赛则由来自苏锡常地区的8支优秀舞龙队竞赛展演。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