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学术座谈会在绵举行
4月14日,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学术座谈会在四川绵阳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绵阳市委市政府主办,5 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承办。是绵阳市纪念“5.12”特大地震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座谈会上,来自相关研究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保护地震遗址 弘扬抗震精神”的主题,以主旨演讲、交流发言等形式,共同探讨了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具体措施,以及各地的地震遗址管理保护、社会教育功能发挥等工作。
会议一致认为,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重要体现和新的发展。地震遗址遗迹是弘扬抗震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会议结束之际,与会专家联名发布了《绵阳共识》,认为在“5.12”特大地震抢险救援中,形成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等经验教训弥足珍贵。地震遗址遗迹,是开展地震灾害研究、地震构造以及地壳运动特征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不可复制的基地,科学价值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极易发生风化、损毁、灭失,急需开展震损建筑、断层、错层及珍贵文物、文献实物等本体保护工作,但目前面临“科学保护,长久保存”的共同技术难题。专家们呼吁联合建立地震灾难研究数据库,定期举办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座谈会、专题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分享经验成果,商讨提出最优的保护方案。
参会人员还实地参观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5 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地震科普体验馆,回顾抗震救灾的艰难岁月,感受绵阳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打造独具绵阳特色的防震减灾文化产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 1中国呼吁抵制英国拍卖涉嫌被盗文物
- 2法门寺博物馆举办“最美中国人”事迹报告会...
- 3全国文化遗产家底已基本摸清 让群众零门槛...
- 4“盛世乾坤——中国古典诗文及现代名句甲骨...
- 5[新乡]潞王陵牡丹花开,游人如织
- 6石峁遗址发现距今4000年左右大型陶鹰
- 7“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
- 8故宫展出张伯驹捐赠文物 李白存世孤品草书...
- 9“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亮相武...
- 10古瓷明珠话建窑(三)
新闻速递
- “文物认养”要有长效机制
- 景点建围墙被怀疑圈占作他用 官方:系为保护文物
- 路县故城旁发现338座汉至明清墓葬 出土文物300...
- 英国东亚艺术博物馆中国文物被盗
- 两件圆明园流散文物由民盟中央启程“回家”
- 肃州发现三座魏晋古墓葬 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 阳城三位藏友捐出文物187件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龙泉颂》千年窑火,国粹传承——历代陶瓷珍品”系列...
- 北京绢人艺术展开幕:大栅栏“魅力巧娘”非遗小课堂正...
- 赵登禹学校爱心义卖:学生之文课程作品获好评
- 大栅栏街道“魅力巧娘”非遗小课堂启动仪式暨北京绢人...
- 体验中国非遗之美——美国盖顿学院访问团前往北京赵登...
- 之文教育:引领“非遗”走入课堂,发起“探究式”教育...
- 之文:始于非遗博物馆,开启教育新视野
- 之文课程,用“非遗”激发孩子心中的“天才”
- 小胡同里现乾坤 老字号间尽民俗
- 人大代表褚玉梅走基层 调研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