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确定44个文物点

  记者从13日召开的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引江济淮工程考古调查及考古发掘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确定了44个文物点,对古遗址古墓葬的考古发掘已经全面启动。作为工程沿线的古建筑之一,合肥城西桥将异地迁建。

  引江济淮工程是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号工程”,工程沟通长江与淮河,随着工程的推进,沿线文物保护工作也备受关注。2014年起,省考古所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踏查,基本摸清了工程沿线的文物分布情况,经过复查和专家论证、修改,最终形成了《引江济淮工程文物考古调查报告(初步设计阶段)》,确定了引江济淮工程安徽境内共涉及44处文物,包括古建筑4处,古遗址古墓葬40处。

  昨天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引江济淮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对古墓葬古遗址的考古发掘将全面启动。 44个文物点中,40处古遗址古墓葬分布在涡阳县、太和县、寿县、淮南市、合肥市、肥西县、庐江县、桐城市、枞阳县等9个县市,年代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这些文物点有26处集中在新时期至商周时期。

  根据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方案,引江济淮文物保护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考古勘探和古建筑资料收集,第二阶段是考古发掘,我省将在2020年前全部完成田野发掘工作。第三阶段是在2021年前完成并提交考古发掘报告。

  作为合肥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三拱石桥,位于省城高新区长宁社区的城西桥的命运近年来备受关注。作为引江济淮沿线将开展文保工作的4处古建筑之一,合肥市城西桥将进行异地迁建。根据文物法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因特殊原因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必须严格履行相应报批程序后,实施迁移异地保护。初步计划将城西桥迁建至引江济淮工程蜀山枢纽的一个江心洲上。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相关专家介绍,城西桥的迁建将先进行详细测绘,然后拆除石桥,对所有材料进行保护和编号,然后在新址重建。新址距离城西桥原址不远,迁建也将最大限度保存城西桥的历史风貌。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