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历史的清代节孝坊究竟该如何保护?
上周,本地网友“振95”在微博上发布的几张照片,引发了众多关注。
照片里,是一座略显衰败的牌坊,就位于兰溪市柏社乡倪宅自然村岩山下村。在周围修葺一新的新房对比下,这座将近300年历史的牌坊不仅外观发黑,布满了青苔,上梁也已断落。在它脚下,堆积着不少碎石木材,远看只剩下一副飘摇的框架,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见右图)。
略显破败的郑氏节孝坊还原出300年前的坚强母亲
倪宅村面积不大,下辖7个自然村,600余名村民。要说村里最著名的,当属这个位于岩山下村的“郑氏节孝坊”。
牌坊建于清代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与一位名叫“蒋德崇”的书生有关。
据倪宅村《蒋氏宗谱》第七卷240页记载:“蒋德崇,字昭礼,第文一百三十九,金华府学庠生,考授国子监助教……娶兰城东门郑氏……青年居寡,耄耋全贞,懿德。”
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考上秀才之后也叫“邑庠生”。从宗谱上的表述推断,蒋德崇后来还当了国子监助教,国子监是清代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助教的级别是从七品。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代,出生于兰城东门的郑氏嫁给了这位读书人,也算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归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郑氏还正年轻的时候,便成了寡妇。
寡居之后的郑氏一生忠贞守节,德行美满,不仅非常孝顺侍奉公婆,每日晨昏定省,还独自抚育孩子。
为赞其贤良淑德,朝廷遂下拨资金,为其在此处建了一座郑氏节孝坊,“当时名垂青史诚阃内之完人,女中之淑范,而为王朝所持重也”。
后人经常以节孝坊批评古代社会对妇女的禁锢,抛开这个争论不说,从郑氏在丈夫去世之后能孝顺公婆、抚养孩子长大这一点来说,她无疑是一个坚强的女性。
这座节孝坊坐北朝南,青石构,四柱三间冲天式。明间阑额上刻“恩荣节孝”四个大字,边上一行小字“为太学生蒋德崇妻节孝妇郑氏立”。
仔细观察,可见柱头上浮雕着精美的瑞兽,额枋高浮雕雕双狮戏球及鲤鱼波浪纹。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部分痕迹都已难以辨清。
据悉,由于村内人口更迭,现在了解这块牌坊故事的老人也越来越少。关于它的历史,逐渐被湮没在时光里。
兰溪的牌坊建筑有40多处还需全社会协力保护
那么这么一座衰落的古牌坊,究竟该如何保护呢?记者上周也走访了兰溪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所长周菊青告诉记者,倪宅的这座郑氏节孝坊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已经登记在册,虽然目前没有保护级别,但作为传统建筑中的一个类型,依然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
这座郑氏节孝坊没有产权,应该为村集体所有。为此,兰溪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也将与村里积极沟通,给予他们必要的专业技术指导。
“目前兰溪市有不可移动文物两千六百余处,类似的这种牌坊也有四十余处,由于文物保护数量较多,类型丰富,也给我们后续的一些保护工作带来了难度。”周菊青说,作为蕴含传统文化内涵的载体,文物古迹始终是鉴赏地域文化的一种必要手段,对地域性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保护必不可少。为此,她也希望文物产权单位、当地政府和社会关心人士一同行动起来,共同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