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螭纹玉佩
说明: 长6.5厘米,宽4.5厘米,厚1厘米。
汉螭纹玉佩呈椭圆形,长6.5厘米,宽4.5厘米,厚1厘米。它以羊脂白玉雕琢而成,采用圆雕、透雕、阴刻、琢磨、抛光等工艺,将两只子母螭穿梭于草丛间嬉戏雕刻得生动形象,憨态可掬。两螭身体呈卷曲状,阔嘴宽鼻,独角双耳,角上阴刻“二”字纹,圆眼双眼皮,鼻上下卷两根胡须,双大耳,腿爪部阴刻数道线表示螭爪趾。背部二前腿呈跪卧状,一条后腿伸直,长尾上卷,尾上亦阴刻“二”字纹表示毛片。两螭之间以透雕的草叶纹相隔。1964年于西宁市山陕台汉墓出土。
《西宁山陕台发掘汉墓》(青海日报1964年6月25日)报道:山陕台汉墓呈长方形,全长15米,宽4.7米,墓室距地表7.4米,可分墓道、主室、侧室三部分。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铜器二大类。陶器有碗、罐、壶、勺、灶,铜器有甑、奁、盉、印等,其中铜印放在一盒内,此螭纹佩亦置于盒内。铜印阴刻篆字“彭安世印”,推测彭安世当系墓主人。这座墓规模比较大,仅木椁用木就达100多立方米。从其规模、随葬晶分析墓主人当是上层人士。
中华民族用玉的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玉器的是东北地区兴隆洼文化和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距今已有8000—7000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玉器认识理解的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汉武帝以后,推崇儒家学说,而儒家“贵玉”,赠玉、佩玉、葬玉成为当时社会时尚和显示身份的标志。汉代玉器无论从形制、纹饰都得到空前的丰富和发展。尤其是儒家思想赋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文化内涵,玉成为君子的化身。
这件螭纹玉佩属于吉祥类玉饰品,既可佩带,亦可把玩。以玉祈求吉祥,往往是通过刻于其上的吉祥语、图案或瑞兽来表达。螭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作瑞兽,被作为吉祥图案刻在器物上,而单独用作玉器的装饰则始于战国,也是汉代玉器较流行的装饰题材,传说佩之可辟邪祛魔。螭纹作为瑞兽的装饰题材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