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收藏家李贺:我与星星的故事

  (本网记者 姚婷)他曾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生财有道;他也曾担任9年的桦郊村村长,造福一方;他曾身患肺癌和糖尿病,几度绝望;他也自幼与陨石结缘,情牵一生。他是李贺,吉林省着名陨石收藏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贺参加吉林市首届世界陨石精品展
  
  缘起陨石雨,天上掉星星
  
  1976年3月8日15时,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空前的陨石雨降临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靠山村(后改名为“金岗村”),“那声音和地震是一样的,而且离我们只有三公里远。”李贺这样描述道。当时前苏联和中国的关系紧张,为防止突袭,政府通知每月都要拉响防空警报,进行逃生演习。“轰鸣声传来,我们都以为是原子弹爆炸,我父亲还特别紧张地为我做防护措施。第二天才从解放军和警察的口中得知,是天上掉星星。”
  
  李贺介绍,吉林陨石是吉林市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被称为“宇宙使者、天外来客”。其中最大的三块陨石,分别被命名为吉林一号、二号和三号陨石。这三星被公认为分别代表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三星陨落的同年,三位伟人相继去世。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伟人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去世时会有流星陨落的说法相符,诸如千古名相诸葛亮的星落五丈原。
  
  吉林一号陨石落在吉林市永吉县桦皮厂镇靠山村,遁入地下6.5米,净重1770公斤,是世界石陨石之最。“因为经过高温燃烧,周围会起很大的雾,相伴而落的还有很多小陨石、碎块等等。不过我们当时并不懂他的价值,也没拿它当回事。”但由于李贺个人很喜欢陨石,所以一直坚持收藏,经过邻里、朋友收购陨石,不知不觉间已经养成了习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贺在吉林一号陨石坑旁
  
  以自身发展拉动村邻振兴
  
  除却收藏陨石的爱好,李贺还生财有道。十几年前,观察到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李贺开了家歌厅。他表示,没事的时候唱唱歌、跳跳舞,是街坊邻居非常喜欢的一种放松方式,加上歌厅的规模挺大,在当时盈利颇丰。然而,歌厅只开了两年。
  
  老村长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村务管理渐渐“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书记很看好李贺,他觉得李贺人脉广,走南闯北,见识丰富。李贺成功地被推选为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桦郊村村长,“当上村长肯定不能再开歌厅了,我得把心思都用于村务管理。”村长一年的工资大概8千元人民币。这远远无法与之前的收入相比,但李贺显然没有计较这些。他自掏腰包,用自己个人承包的矿石场供需,并花费几万元人民币(10年前物价)修建道路,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李贺不仅是村里的财政支持,还是贫苦村民的倚仗。桦郊村村民赵伟胜曾因家庭和身体原因喝农药自杀,李贺带着他乘坐出租车,连续超车、闯红灯,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终于因及时到达而抢救成功。“我知道他家庭条件不好,所以我自己付了一千多元的出租车费用,并且用身上仅剩的几百元钱凑够了抢救费。”当年过年,李贺还带着大米和豆油等生活用品前去看望,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
  
  9年的村长生涯中,李贺一直注重提升自我。“我得进修、学习!”为此,只有初中文凭的他通过成人高考,成功地考取了吉林省农业科技学院,“同一批参加成人高考的人里,吉林市昌邑区只有3个人考上,而我们村只有我一个。”说起这段往事,李贺显得很开心。
  
  助力秧歌联谊,形成品牌文化
  
  李贺还有一个身份是吉林市秧歌协会会长。原本吉林的秧歌队伍很分散,李贺是第一个关注秧歌文化并和市文化局一起助力秧歌联谊的村长。吉林大秧歌是吉林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的总称,在当地享有盛誉。“吉林市秧歌协会虽然是民间组织,但是政府特别认可。每年的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开幕式,都由我们派出优秀的秧歌表演团队进行表演,比如舞龙舞狮等。”李贺介绍道。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担任吉林市秧歌协会会长以来,李贺一直积极筹办吉林市乡镇秧歌大赛,赛制分为分赛场和总决赛。获胜的秧歌表演队伍会到吉林市东丰县、榆树县和辽源等地进行秧歌汇演,为居民提供精神文化食粮。
  
  “我们是没有工资的,都是自己出钱。每办一届吉林市乡镇秧歌大赛大概要花费3万元人民币,用于舞台搭建、车旅费、采购获胜队伍奖品等。有时,市文化局会给一些奖品,我们也都会分发下去,不留给个人。”李贺说,因为他是义务劳动,所以十几个乡镇的人都特别认可他。在吉林,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还坚持参与扭秧歌活动,能够得到这些年老者的认可让他很满足。
  
  历经病痛绝望,正视陨石价值
  
  忙于村务管理和筹办秧歌大赛,李贺舍弃了很多,收藏陨石的爱好倒是一直在坚持。这里面有一段让人惊奇的故事,“我前年得的是肺癌,手术后,肺被切除了很大一部分。我还患有糖尿病,打针、吃药对我来说,作用都不大。”李贺糟糕的身体状态让家人非常担心。直到去年9月,一位朋友到李贺家中做客,醉酒抽烟,不小心烧坏了沙发。“我当时只是怕陨石丢,就在烧坏的沙发里铺了厚厚的陨石,再垫上棉被,每天躺上面休息。”
  
  没有想到的是,李贺的身体在奇迹般地好转。“我每隔45天就会去医院做检查,主任医生都忍不住问我吃什么进口药了,因为身体查不出任何问题,切除手术后很小的肺也在生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普通老百姓并不关注陨石,只有收藏者才会去了解陨石的收藏空间、药用价值和衍生产品价值。李贺是吉林陨石收藏家,又有个人患病被治愈的经历。自此,他对陨石更痴迷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贺和他的陨石收藏家朋友
  
  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并以陨石会友,多次参加山东、山西、上海等地举办的陨石精品展和交流拍卖会,与张宝林和张玉峰等着名陨石收藏家一起,交流、探讨精品陨石。李贺介绍道,“根据内部所含各种元素数量的多寡,陨石可以分为铁陨石、石陨石和铁石陨石三大类。很多资深民间专家能够迅速、准确地辨别陨石的品种。”和这些民间专家一样,李贺也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至于走在路上,碰到很多鹅卵石,他都忍不住用脚去踢一踢,“形成习惯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贺的收藏
  
  参与组建专业委员会,打造良心陨石业
  
  “目前中国各个省都有陨石,我希望大家能够组织到一块,哪怕是个民间组织也行。”通过联合,让精品陨石有更好的发展,同时剔除假的陨石,明确业界良心。为此,李贺与北京有关机构积极沟通,拟设立陨石专业委员会,并聘请中国地质大学和国土资源部等的权威专家提供指导。
  
  目前正在做的科学研究显示,陨石对人体所谓的“疗愈”,其实就是通过“共振”来转换人的电磁场中低频能量状态,可以将人体内堆积过多的自由基转换成阴离子,将高度浓缩的肿瘤转换成密度较小的健康肌肉。而且铁陨石非常坚固,在航空事业上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对此,吉林省有关协会高度重视,他们拟设立陨石协会。而对于村主任任期已满的李贺来说,他将有更多时间在陨石收藏之路上探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