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西湖史浓缩在“西湖名人讲堂”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相信峰会将给大家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上介绍的杭州。同时,也为杭州城市国际化指明了方向——杭州要实现的国际化,不仅要有高度现代化特征,让世界能体验到现代城市的时尚、便捷和活力,更需要延续杭州千百年来所传承和构建的自然特征、历史特征和人文特征,让世界能感受到东方名城的底蕴、品质和魅力。

  这才是杭州走向世界、打造国际化名城的制胜所在。2018年,你们熟悉的“西湖名人讲堂”被赋予新使命,强势来袭。今年我们将继续邀请当代社会各界名人、专家学者为您讲述“西湖故事”和“杭州故事”,提升杭州在世界舞台上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也为助力杭州迈向国际化贡献一分力量。

  传承文脉 千年西湖史浓缩在七堂“西湖课”

  杭州因湖而兴,因湖而名,西湖是杭州的根与魂;西湖千年的历史,是杭州人说不尽、道不完的一本大书。

  今年的讲堂将重点参与西湖文化的挖掘,展示西湖文化魅力,邀请来自浙江省社科院、浙江大学、浙江省博物馆、宁波大学的专家学者,以西湖的历史、西湖的文化、西湖的名人、西湖的未来为四个板块,面向市民推出七场讲座,在杭州名人纪念馆、高校、图书馆等地,讲述西湖,叙述历史,看看西湖是如何成为杭州人精神山水的。

  “西湖是文化名湖,亦是闻名世界的文化景观,而其中最鲜活生动的文化形象和文化记忆,便是一位位与西湖紧密相连的历代名人。跟随这些文化名人的足迹,我们便能体会到袁枚所谓‘人间始觉重西湖’的深意。”杭州名人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拥江发展”战略,非但没有淡化西湖这一核心,恰恰更突出和强调核心。“‘拥江发展’战略对西湖的保护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西湖从古至今都是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的一个重要地点,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挖掘西湖文化内涵,展示西湖文化魅力,进一步提升西湖世界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新年首讲 南宋金银货币铭文中藏着怎样秘密

  没有见到李小萍的时候,就有业界人士这样介绍她了:“一位很厉害的老师,专门做钱币研究的。”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浙江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钱币学会专家库专家……西湖名人讲堂首讲,在古钱币中浸润多年的李小萍老师,这次要讲什么?

  “我要讲的是:金融视域下的南宋杭州——从南宋金银货币看京城临安的经济繁荣。”李老师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这样的繁华壮丽也深深震撼了游历多国的马可·波罗,他用“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来形容它。

  经济的繁荣势必会促进货币形式的多样化。宋朝确实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先锋时期,北宋在四川出现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而南宋在临安出现了纸币“会子”。1955年湖北黄石市出土了银铤292件,其中155件有铭文,这是南宋银铤出土最集中的一次;1956年杭州火车站附近出土的六件金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发现的南宋黄金货币……据不完全统计,南宋金银货币出土量达到数千件以上,其中包括金牌、金叶子、大小金银铤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李老师的如数家珍中,你不仅能穿越到繁华的临安城,还能看到南宋金银货币中铭文中隐藏的许多秘密。

  通过一枚小小的钱币,能折射出南宋的经济大气象,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吗?那就来报名听讲座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