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明珠话建窑(四)
二 、建盏的外销
(上接114期B12版)建盏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独特功能令人叹为观止,并成为宋代社会的特殊文化载体;它还伴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军飘洋过海,风靡海外,成为特殊的文化使者。1、建盏外销的国家和地区宋元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外文化交流濒繁,也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福建泉州港和福州港迅速崛起并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瓷器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大量销往海外。特别是南宋时期,国家鼓励出口,同时,为防止钱币外流,规定凡外货不用金银铜钱,而以瓷器绢帛为代价兑换,因而瓷器输出量更大。据宋赵汝适《诸蕃志》 成书于宝庆元年即1225年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等文献记载,早在南宋时期,建窑生产的建盏就已大量销往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
在镰仓幕府时代 1192 1333年 ,日本的僧侣们来我国浙江天目山径山寺学佛,回国时带回一批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碗,他们把这批茶碗称为“天目”,此后,“天目”一词逐渐演变为黑釉瓷的代称,但据有关学者考证,“天目”一词见诸文献记载,最早是在十三世纪中叶。“建盏”一名则出现在十四世纪初年的日本文献资料中。伴随着中国茶风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建盏也越来越受到日本各界的喜好和珍爱,并在此后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一直被视为茶具中的瑰宝而珍藏。据日本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先生统计,日本国内各大博物馆、寺院、美术馆和民间都收藏了不少建盏精品,包括兔毫、油滴、曜变等。尤其是“曜变”天目碗,目前传世仅四件,分别为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阪藤田美术馆和京都龙光院收藏,其中三件被列为国宝级文物,而以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的最为精美。
1976年,在韩国西南木浦市新安海域发现了一艘元代沉船。船内出土数以千计的瓷器,其中黑釉瓷117件,“最引人注意的是建窑的茶碗”。这批建盏的年代当为南宋时期。在东南亚的马来半岛、菲律宾、印尼等地也发现建窑黑釉器。由此可见,在两宋尤其是南宋和元代初期,建盏作为贸易陶瓷,通过海运大量销往海外。
2、建盏外销的基本线路
建盏的外销既通过陆路,更多的则依靠水路。在宋元时期,福建的泉州、福州等港口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其中泉州港为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云集世界各地的商人,号称“东方的威尼斯”。北宋时期,福州已开辟通往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的航线。此外,浙江的宁波港也是建盏外销的重要港口之一。部分建盏应是通过这些港口销往海外的。在宋代,明州 今温州 也一直是中日交通的门户,中国到日本的商船,多由此地放洋;回国时亦停泊于此。
芦花坪窑址西侧约500米处即是南浦溪,溪对岸是七里岚村。南浦溪自北向南奔流,在建瓯市徐墩与闽江三大支流之一的建溪汇合,之后继续南流,到南平市与富屯溪、沙溪汇合,注入闽江,通向大海。这是古代的一条重要水运航道,1935年6月,普拉玛考察建窑时,曾通过这条水道运走了大量建盏。因此,可以肯定,建盏的一大部分应是通过这条黄金水道运抵福州港销往海外,或通过泉州港转运海外。
若沿南浦溪北上,则可由陆路经浦城,越仙霞岭而入浙江,再入江山清湖,即为钱塘江上游,顺流可直下京杭,还可转抵宁波港,再销往海外。普拉玛在他的《建窑研究》一书中写道:“水吉的内地村庄出产的茶碗就是这样用小船装载然后向前航行进入世界市场”。小小的建盏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从一个偏远的山野小村走向了广阔的世界。
(三)古今建盏的鉴定与辨伪
1、建窑系黑釉瓷器的基本特征
从宋至元代,各地竞相仿制建窑瓷器,并形成许多黑瓷窑场,其中闽北地区的建阳中布窑、白马前窑、浦城半路窑、武夷山遇林亭窑、建瓯小松窑、延平茶洋窑、顺昌冯坑窑、官山窑、河墩窑、光泽茅店窑、松溪九龙窑及闽西北的泰宁上青窑、将乐上瑶窑、三明中村窑;闽东地区的宁德飞鸾窑;福州地区的福清东张窑、闽侯南屿窑、闽清义由窑;闽中地区的德化盖德窑及闽南地区的晋江磁灶窑;闽西地区的长汀南山窑、宁化济村窑等都或多或少生产黑釉瓷器。省外的江西、浙江、安徽、重庆、河北等省 市 也发现黑瓷窑址。建窑系仿建产品,大多器型较小,以中、小型碗为主,16厘米以上的大型器较少发现。其次,釉层普遍较薄,缺乏建盏的肥厚之感,因此,少见挂釉现象。第三,釉色大多呈酱黑色或酱红色,除少数窑址 如福清东张窑等 外,鲜见兔毫纹,且纹理大多粗而短,少见长而细者;油滴等更是罕见。第四,胎骨较薄,色以灰白居多;有的胎质细密,与青瓷、青白瓷胎相近,缺乏建盏的凝重厚实之感。第五,器底足较平,足根少见倒角 修刀 现象。在厦门等地的古玩市场已发现有人将建窑系其他窑场生产的黑釉碗冒充建盏以期抬高价格。
2、现代仿建产品的鉴定与辨伪
建窑自宋末元初改烧青白瓷器,黑瓷工艺随建窑的衰落而被历史的尘土掩埋了近六百年之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建盏仿制研究工作。日本的安藤坚、长江秀利父子、林恭助等先生都获得成功。我国建盏的仿制工作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键鹰教授等主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3月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盏的样品,并获得了有关人士的好评。此后,仿宋兔毫盏逐步走入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仿宋油滴盏、鹧鸪斑盏、铁锈斑盏等也获得成功,并批量流入市场。上世纪末,带曜斑的仿曜变天目盏在国内也获得初步成功,并少量进入市场。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仿宋兔毫盏、油滴盏不仅大量进入市场,而且作伪手段越来越复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仿建产品一般是在釉面上做简单处理,即用酸性物质去光,再用黄土涂抹。九十年代以后,在此基础上,有作伪者还在仿建产品上粘上“土锈”。此外,常用的作伪手段还有接底、老胎新釉等。仿建产品除碗 盏 这类器型之外,还有少量梅瓶、蒜头瓶、小盅及茶壶等。
现代仿建产品由于采用的瓷土、釉料及烧成温度与古代相近,故胎、釉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纹理几可乱真。但仔细观察,其釉面大多较浮亮且亮光扎眼,用酸性物质浸泡则釉面呆板、晦涩,缺乏建盏的柔润深沉之感。有的粘“土锈”,但不自然。其次,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较细腻,胎体表面较平整光滑且较薄,手感较轻飘。其三,仿品大多为轮制压模或注浆成型,修刀过于工整,以致显得拘谨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随意之感。其四,仿品大多不见冰裂纹,少数人为产生冰裂纹,但裂纹较粗。其五,新仿品若用手指轻轻弹击,发出的声音较清脆;而宋代建盏发出的声音较深沉。其六,少数仿品刻“供御”铭,但字迹甚差,毫无真品的潇洒、飘逸之感,不可同日而语。(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