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鲜鱼口的传说
2018-04-03 13:29:04 来源:北京日报 已浏览次
“花市草桥鲜鱼口,牛街马甸大羊坊”,这是咱老北京流传的一副四九城老地名的对联儿。其中说到的鲜鱼口位于前门大街东侧,东起长巷头条与西兴隆街相接处,西至前门大街,与大栅栏儿隔街相望。鲜鱼口街形成于明代,据《日下旧闻考》载,鲜鱼口是随着古高粱河旧道及漕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有河就有鱼,渔民打到鱼后常到梯子桥的西侧售卖,逐渐形成集市,元代时这儿就有鱼市,明代时人称鲜鱼巷。至清代宣统年间这条水道干涸,河道两旁逐渐筑起民房与商铺,并将鲜鱼巷改称为鲜鱼口。鲜鱼口这条老街已有570多年的历史,民间素有“先有鲜鱼口,后有大栅栏儿”之说。鲜鱼口、大栅栏儿同样汇聚着著名的老字号商铺、餐饮、茶楼、戏院等,是具有典型老北京市井商业风貌的著名区域。
鲜鱼口因曾有售鱼的集市而享名。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鱼”的神话和传说。“线市衰弱鲜鱼兴,老者救鱼回龙宫。水族何有团圆日,金银到手鱼放生。”这首民间流传的四句诗说的是鲜鱼口的来历,相传鲜鱼口原地区最早以买卖各种色线及针头线脑而名为“线市口”,后来才出现众多卖鲜鱼的。有担挑儿的、有推着独轮车的,小贩从每天早晨起就在这儿高声吆喝“卖鲜鱼哟,卖活鲤鱼哟”。有一天早晨有个年过花甲的白胡子老头从这里买了一尾活鲤鱼,回家后他将鲤鱼放入水缸里端详着,瞧这条鲤鱼全身通红透亮,非常好看,他想养着不忍食用。谁知第二天缸里的鱼不见了,却变成了半缸的金银元宝。老人喜出望外,为了感恩答谢这金鲤鱼,从此他每天都用金银来河边买活鲤鱼,买完了便将活鱼倒入河水中。河里的鱼越来越多,买卖鱼的百姓也越来越多,天长日久,这线市口就改叫“鲜鱼口”啦。
笔者还听过鲜鱼口的另一传说。从前鲜鱼口街有个火神庙,供奉火神爷。这庙没人修缮,香客稀少。火神爷眼见鲜鱼口鱼贩子生意红火,他生气地想,没有我保佑你们,这儿的邪火早烧起来了,你们也不拿钱给我修庙、塑金身……他转念一想,我也去街上摆摊赚钱吧。他把香客敬献的几个火烧和几条鱼提拿在手中,摇身一变,变成个红脸老汉,大声吆喝:“鲜鱼,大火烧哟。”听到吆喝,不少路人走过来,见是几个干巴巴的火烧和几尾臭鱼,谁也不想买。老头一连吆喝了好几天,依然卖不出鱼,生气地收了摊,回到破庙里。老汉长叹一声,忽然“呼”的一声,一股神火从他口中喷出,烧了三天三夜,把整个鲜鱼口街的房屋都烧毀啦。后来众人回到鲜鱼口街,只见那火神庙独独完好无损。人们走进火神庙,见那供桌上摆着那几个大火烧和几条发臭的鲜鱼,见那供桌后端坐着个大红脸的神像,那正是大家见过的摆摊卖大火烧鲜鱼的红脸老汉。大家突然想起来,那摆摊的老人是火神爷下凡呀,他一再告诉我们:“大火烧……鲜鱼”,我们怎么没听出来呢。
于是众人急忙向火神爷磕头一再叩拜,并集资募捐重修了火神庙,给火神爷重塑金身。自那以后定期开庙,香火鼎盛,火神爷保佑着鲜鱼口一方平安,鲜鱼口里的商铺、饭馆儿的生意兴隆,茶园、戏园子里也极热闹,从此鲜鱼口这条老街太平无事地延续了几百年……(张善培)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