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花草梦苏州
2018-04-03 10:44:3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风月一丘壑,今古几楼台。从新城区徒步进入老城区,蓦然觉得眼前这座“人家尽枕河”的苏州古城,宛若上了岁数的女人,雍容华贵,沧桑而淡定。
此行,乃我一生中第四十七次游历苏州。
我到过许多历史名城,惊叹于各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唯有苏州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古老的苏州是历代中国文士心灵的故乡,苏州的灵魂在千古不绝的文脉里博动,无数英杰在此咏下感人的诗篇。
倾心于苏州那些悠远的诗句,或写在纸间,或镌入楹联,或刻于碑上,一咏三叹,不能忘怀;更钟情于苏州评话与弹词,以及三弦和琵琶间轻拢慢捻的手指。一曲《枫桥夜泊》,伴随着吴侬软语,会瞬间涤尽我内心的杂念。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如此脱俗的神韵,怎不令人思绪纷飞?
一千多年前那个寒冷的夜晚,是谁在古寺的钟钹声里独对羁旅,满含热泪?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冷阑干,夜凉如水,阗寂的枫桥下,渔火掩映着无尽的乡愁,鸟的叫声加深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座梁代的古寺,因高僧寒山入住而得其名。按照唐时佛门仪规,寺僧夜半敲钟,为的是按抚孤魂野鬼,谓之“无常钟”。而客船里那个来自湖北襄樊的旅人,侧耳倾听,为突如其来的钟声所感动。
一座古城,一条客船,一首绝唱,一个叫张继的诗人,每每牵动我的神经,让我的魂魄寝馈其中,欲罢不能。于我而言,苏州评弹不啻老家的陈年佳酿,每聆一遍,都会心澄意清,魂醉神迷。多少次,我远道而来,不为他事,只为听一曲评弹《枫桥夜泊》。
苏州摄人心魄的东西,实在太多。独特的园林建筑、丰厚的民俗文化、悠久的人文历史,为苏州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也是让世人为之倾倒的魅力所在。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近一千三百年间,苏州辖区共出状元五十一名、进士数以千计,至于功臣贤士、能工巧匠、文化名流更是多不胜数。几经兴废的苏州名贤祠,连同一片片历史街区、一条条古老街巷、一座座传统建筑,就像一部部史书、一卷卷档案,记录着苏州昔日的辉煌与荣耀,见证着城市的历史与今天。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二百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历史遗存,是苏州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它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灵魂,折射出一方水土的灵性与风采。
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令人为之刮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苏州的昆曲、虞山派古琴艺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宋锦与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端午习俗等六个项目入选其中,名列全国第一。
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苏州的文化遗产,体现着苏州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苏州文化灵魂的根基。如今,一些城市在开发建设中,大拆大建,无所顾忌,“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或多或少地伤害着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相比之下,有远见的苏州人似乎并不急于启动老城改造工程,他们把老城中的代表性历史遗存,原封不动地置于一边,看管好,保护好,使之不失昔日的个性与品位,以便让更多的游人来此托物寄情,咏物寄意,凭物寄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