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乡间乡风民俗哭嫁:女儿出嫁时长哭当笑
2018-04-03 10:31:28 来源:福建日报 已浏览次
女发泄内心情感的独特表达形式,相沿成习,演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哭调,成为一种婚俗。
骂媒是旧时哭嫁中难得的发泄机会,也是最具反抗色彩的哭嫁歌词。姑娘每当遇到不情愿的婚姻,自然要通过哭嫁歌把媒人的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骂个痛快,说她如何尖嘴利舌、诈骗钱财等。有一首闽南语哭嫁歌唱道:“夭寿媒人想得利,害死别人为自己。树上的鸟儿哄得来,山中的猴儿你哄得去……”有的则是唱出自己对婚事的不满:“雍菜开花瓯仔范,嫁给老翁不情愿。嘴须长长好赶蚊,一夜咳嗽气死人……”
当然,姑娘出嫁时,因要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悲伤哭泣也是难免的,她们借“哭”来抒发离别亲人的痛苦心情。在闽南东山岛有这样一段哭嫁歌:“夭寿锣,短命锣,打得我心肝乱纷纷。脚白(旧时裹足用布)找不见,鞋子也找无。娘啊我不嫁,做人媳妇真受气,离父母,别兄离嫂,离小弟哎……”每当听到这种惜别的伤感哭词,母亲往往会唱起《劝嫁歌》慰藉女儿:“金囡命囡你应嫁,苦工饲你大,红包钱银要来娶,新枕头,无油垢,新蚊帐,无蚊吼,新被无胶蚤(跳蚤),新桌柜,拖着啦啦走”。还有这样一首传统的自问自答式的《劝嫁歌》生动有趣:“孩儿孩儿你几岁?我还少岁。少岁真快大,新郎大轿要来娶。阿姨阿姨我不嫁,金囡命囡你应嫁,去久会熟识,猪心炒韭菜,吃了溜溜爱”。如此者,母女、姐妹、姑嫂轮番哭唱,歌由情发,情由歌起,泪随歌涌,歌哭同声的艺术。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哭声有女子哭嫁的哭声这么富有难以言说的感情。她们哭起来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声有泪,抑扬顿挫,堪称新娘与亲人诉说离别之情的“大合唱”,也可以说是一门难度很大的亦唱亦哭结合的艺术。
久而久之,闽南人竟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谁家女子不善哭嫁或哭调不好听,就会被老辈人视为才低德劣。我家在闽南一个县城,这里犹存古老的哭嫁遗风,这种哭嫁歌有独具韵味的腔调,比流行歌曲要难学得多。因此,姑娘出嫁前,要暗暗地向已婚的大姐大婶们讨教经验,有的趁家里人外出时,独自在闺房悄悄学唱《哭嫁歌》。哭嫁歌的内容因人而异,而且运用灵活,随机应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婚姻自主,妇女地位大大提高,也没有什么伤心事,姑娘出嫁照说应该不哭,但是,作为闽南传统婚俗,做长辈的仍然喜欢姑娘哭上一阵子。因此,哭嫁这种淳厚朴素的古老遗风,依然在闽南习习吹拂,只不过哭嫁声中少了哀怨和愤恨,哭词中注入了健康向上的时代新气息,内容大多是对亲人的感激和祝福,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林长华)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