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一女子捐出传家宝 获文物专家点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银花和市博物馆文物专家交谈

 

  “专家同志,你们来看看俺家的这个水壶吧,我想把它捐给市博物馆。”3月28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张德武村村民李银花,打通了市博物馆副馆长赵永胜的电话。

 

  随后,记者和赵永胜来到李银花家,看到了她捐献的“宝贝”。

 

  刚到李银花家门口,一块大青石引起了赵永胜的注意。

 

  “这是一个过门石,在古代大户人家可以见到。”赵永胜对李银花说。

 

  李银花将一个陶瓷水壶从厨房拿了出来。

 

  “这个茶壶是俺婆婆传给我的,临终前她还叮嘱我一定要保存好。”李银花讲出了这个茶壶的来历。这个茶壶,他们家使用了几十年,平时盛放开水很方便。

 

  记者看到,壶身中间有一个大花瓶,几枝花从花瓶里伸出来;大花瓶的左边是一个盆景架,右边是一个鼎。壶身另一侧还有几行字。

 

  赵永胜把壶底朝上,看到底部有“康熙年制”的字样。

 

  仔细观察后,赵永胜告诉李银花,这是一把民国博古纹粉彩茶壶,壶嘴残缺,壶口部也有磕碰,壶身有冲线,属于一般文物。

 

  “从产地来看,这个水壶的特点符合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特点。”赵永胜说,壶身主题图案是博古纹饰,图案有鼎、花瓶、书画、盆景等题材,还有各类吉祥物,因而取名“博古瓶”。

 

  “谢谢李女士的无偿捐赠!这个水壶虽然经济价值不高,但能作为研究我市民国时期普通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本,很有文化价值。”赵永胜对李银花说。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