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绣出幸福生活 她的苗绣工艺品远销海外

  3月28日,全市“指尖话语”秀山专场手工作品展主题活动在重庆巾帼园举行,本次活动以“秀山秀娘绣风采乡村乡风香边城”为主题,展出苗绣、竹编、土布、龙凤花烛等7类精美的手工制品1200余件,苗家姑娘现场展示刺绣、茶艺、书法、手工美食制作等,吸引不少市民现场体验。

  返乡创业 带领妇女刺苗绣远销海外

  “苗绣是我们世代传承的刺绣技艺,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重庆市非遗传承人、秀山金珠苗绣创业者杨秀燕告诉记者,她的出生地秀山梅江镇里是苗族聚居区,苗绣是当地的传统手艺,但是和许多经济稍落后的地区一样,以前的梅江镇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镇上生活着。

  “我从6岁起就随母亲学习传统苗绣,擅长双面异绣和双面双色绣。”杨秀燕说,一次回乡探亲中她得知了村里的情况,她决定返乡创业,通过制作苗绣作品帮助乡亲们增收。“苗绣的美不可言喻,把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生动的描绣在画布上,很逼真、传神。”杨秀燕对自家作品如数家珍,向展台前的市民介绍着苗绣围巾、旗袍、工艺品等。

  2014年3月组织杨秀燕在当地成立了金珠苗绣工业品合作社,主要产品有旗袍、手包、屏风等50多种,产品远销韩国、英国、尼泊尔等国家。“我们的代表作品《卧虎》在香港拍卖148万元高价,《牛角国衣》参加英国礼服展览会以3600英镑出售,《牛春图系列》被北京中科院收藏。”杨秀燕说。

  开拓创新 招学员办培训带动贫困户增收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携起手来带着我们的技艺,带着我们的梦想,扎实苦干,开拓创新。”杨秀燕说,几年来,在妇联的指导和推荐下,在绣娘们不懈努力下,基地被授予重庆市巾帼家庭农场示范点,她本人被评为2017年中国老区脱贫巾帼标兵、秀山县三八红旗手、秀山县苗绣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一名创业女性,获得了这么多的肯定和荣誉,也加深了我对苗绣技艺的传承使命,更加激励我帮助更多的绣娘创业致富。”杨秀燕表示,她采取了“妇联组织+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行”模式,利用 “一馆两基地”的平台,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及技能培训,截止目前,招收学员100余名,培训贫困妇女588名,带动300多户贫困户增收,力争带动更多人创业就业,培养更多的苗绣传承人。

  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妇女手工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大力发展妇女手工产业,既是优化产业结构、服多中心大局、服务妇女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传承优秀文化,助推乡村旅游,产业精准脱贫的重要渠道。市妇联通过搭建展示平台,对接帮扶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展览展销、公益讲座等分享交流活动,凝聚优秀女性手工艺者,推介优秀手工制品,带动更多手工业者,帮助贫困妇女巧手脱贫。

  下一步,市妇联将上下联动继续开展“指尖话语”创业就业主题活动,宣传推介特色手工产品;开展“巧手脱贫”进村社技能培训,委托专业的手工编织社会组织、企业以技能培训、产品回购、拓展销售等方式帮助贫困妇女巧手脱贫。并推动手工传承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拓展贫困家庭手工产品销售渠道,真正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