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定之我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陶瓷界和收藏家对于紫定的界定历来是众说纷纭,对“紫定”器物的认定更是莫衷一是,各执己见。

 

  《国宝大观》载:“宋代紫釉器多为定窑所出,故名‘紫定’。文献记载简略含糊,项子京在《历代名瓷图谱》里提到五件紫定,说其釉色‘烂紫晶澈,如熟葡萄,璀璨可爱’,而这种‘紫定色紫’器至今尚无实物对证。经反复的调查和研究证明,宋代不可能烧出紫色……实际上,所谓紫定的颜色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芝麻酱色较为接近,故定名为酱釉较为确切。”;《中国陶瓷》载:“定窑大量烧白瓷,少量烧酱釉和黑釉器物,即文献中所说的‘紫定’和‘黑定’……”;《中国陶瓷史》则认为:“定窑除以白瓷驰名之外,还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器……但所谓紫定的颜色实际与今天芝麻酱色很接近……”;《定窑艺术》称:“定窑罕见的品种在古籍中被称为‘紫定’、‘黑定’、‘红定’以及‘金花定碗’。紫定是指北宋定窑瓷器中的酱色、褐色釉瓷器。……所谓‘紫定’似应特指定窑北宋早、中期胎体洁白坚致的那种酱釉瓷器。”;《定窑瓷器鉴定与鉴赏》指出:“定窑生产酱釉瓷在陶瓷界被称为紫定……”综观上述所引目前较权威的文献对“紫定”的认定,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酱釉色的定窑瓷器就是定窑器中的紫定。”

 

  但是古文献却不这样认为而且观点截然不同。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曰:“有紫定色紫”。明代项子京《历代名瓷图谱》也这样记载:“宋紫定窑仿古蝉文鼎,案紫定应作定窑紫色,此器釉之紫色者耳,非别有专制紫器之窑也。……而釉色烂紫晶澈如熟葡萄,璀璨可爱,定窑之色,白者居多,而紫墨之色者恒少,如此紫定之器乃仅见者。”、“宋紫定窑百摺卧蚕洗水丞,釉色紫如茄花桑椹,璀璨可喜。”、“宋紫定窑蟠虫丩壶,釉色紫若烂熟葡萄晶莹可喜。”、“宋紫定窑小蓍草瓶,釉色紫翠温润,比之诸紫定器,尤为艳媚。”、“宋紫定窑蟠虫丩,釉色紫若茄包,晶莹润澈。”

 

  紫色和酱色,色谱截然不同,色阶也迥然有别,这两种颜色在美术学上是绝对不可混淆的。难道陶瓷研究工作者分不清 果真是“色盲” 这倒未必,可能只是出于无奈。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公私收藏中还未发现一件与古文献记载相符的紫定器,就是在曲阳窑址发掘中也没有找到一片真正紫色的瓷碎片,所以认为定窑就不存在紫色的器物。从而认为只有酱色在颜色上尚接近于紫色,所以学术界和民间就约定俗成地把酱色釉的定窑器叫做紫定,以致以讹传讹直至今日。

 

  陶瓷界有人从宋代邵伯温的《见闻录》所记载的:“仁忠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帝坚问曰安得此物 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 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引申得出紫定器在宋时就属凤毛麟角,其生产工艺在宋仁宗时期就已经失传了,所以在定窑窑址宋代的地层中是找不到紫定残片的。

 

  笔者认为:“酱定”就是酱色釉的定窑器物,“紫定”就是紫色釉的定窑器物。因为古文献清清楚楚地记载着“紫定”器的存在,而且明代项子京还把紫定器的颜色用民间极其常见的实物紫葡萄、茄包、桑椹等来比喻写得明明白白。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伪。今天尚没有发现的,可以留给后人去发现,今日还无法研究透彻的可以让后人去破释。不能以未发现紫色的定窑瓷片和无紫定器实物存在为由而张冠李戴,乃至指鹿为马,把酱釉色的定窑器叫做紫定,还美其名曰“约定俗成”,这样是会被人讥讽患了“色盲”症的 为了便于在颜色上作一比较,为有志的研究者提供一些资料参考,特将一只宋朝酱釉定窑斗笠碗作一简要介绍,或许对寻觅紫定器能有一些借鉴,也为紫定正名,并教正同道。

 

  这只宋代酱釉定窑斗笠碗(见图),口径16.7厘米,高5.7厘米,足径3.7厘米,足高0.4厘米。胎骨牙白坚密,胎体轻薄,全器重193克。碗壁从足底起呈45度射线外张如斗笠状。全器施酱釉,釉面堆脂明显,有泪痕,无开片。小圈足,圈足内外壁无釉,足底有釉。碗内壁釉面可见有犹如太阳射线状的纹饰,使静穆的釉面显得生气灵动别具韵味。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