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民国春运:"连针插不进一枝了"
2018-03-23 09:45:41 作者:李子明 来源:北京青年报 已浏览次
民国时期,铁路已经成为大众化交通工具。那会儿在外地上班、求学的人也已经非常多。因此,春节前后,民国铁路客流也非常大,铁路当局也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开始了中国最早的春运。
最早春运临客在何时
笔者查询铁路档案史料,现在能找到的关于民国“春运”最早的资料是1927年广三(广州至三水)铁路管理局上呈交通部的一份呈报。呈报说:“查每岁旧历年关,以习俗相沿,行旅往来,为数甚重。本局为便利搭客起见,向于其时加开快车一次。”后文详细罗列了具体的加车安排,大概是农历腊月二十六到二十八日加开列车一次。从这份档案可以看出,民国时期铁路已经开始在春节期间加开“临客”。这种安排早已实行多年,不是什么新鲜事。
南京上海间铁路春运何时开始
1934年春节前夕,京沪(南京至上海)铁路管理局也向社会公布了过年期间的加开“临客”方案:“当局以废历(国民政府废除农历,故称为“废历”)年关已届,一般内地旅沪人士,多返原籍,度其快乐之新年。连日纷纷离沪者,倍多于平时。特自二月八日起在京沪路上加开三四等车一班,以资调剂。惟施行以来,依然拥挤不堪。故决自十日至十三日止,复加开自沪至锡之特快车一班。”查查万年历,1934年的2月8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五,京沪铁路的春运从这一天正式开始。1947年春节期间,津浦铁路也特别加开了“还乡”专车,专车的开行时间是1月14日起到21日(腊月二十三到除夕)。
1936年过年期间,京沪铁路局同样在春节前后加开临客。而且,铁路针对上海“工厂林立,劳工众盛”的实际情况,特意组织工作人员到各个工厂,将加车的具体安排及时刻表送到工人手中,以方便他们乘车。这说明当时的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间)已经有了春运便民服务。民国春运时间很短。广三铁路春运只有三天时间,后期的京沪、津浦等铁路春运时间稍长,也不过七天。而且均安排在除夕前,过完年后一般不再加开临客。这显然是因为春节后的客流与春节前相比,不太集中,铁路难以把握。
春运旅客多为小生产者
民国春运客流量非常有限,民国的大部分时间,“春节”并不是法定假期。各大学校、机关春节不放假。通过翻看季羡林、夏鼐等人读大学期间的日记就能看出来,当时的大学生,尤其是学校与家较远的学生,寒假一般都不回家过年。民国春运的乘客主要是各种小生产者、小商人等,且以短途客流为主。李同愈的小说《平浦列车》就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的旅客群体:“日子离新年只有一礼拜了,谁不想回家里快快乐乐吃一顿团圆饭?拉车的也好、做伙计的也好、做工的也好,既然大家都有一个家在乡下,一到残年,就本能地想回家去。”
作家笔下的春运
民国作家李同愈的小说《平浦列车》写的也是“春运”期间的故事。离过年还有一礼拜,一趟从北平开来的列车刚刚驶入天津车站,还没停稳,月台上的乘客就像蚂蚁般一拥而上,“每一节三等车中都挤得满满的了。从来没见过这样挤法,连针插不进一枝了。第一批挤上去的是精壮的年轻汉子,他们的身体像一堆货物,塞在车厢的走道间,彼此直着脖子站着。第二批挤上去的就只好站在靠门口的地方,把车门都撑住了,没有法子关闭。其余的呢,就只好挤在车厢外的站台了。”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