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独龙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独龙族的节日大家知道是有哪些的吗?在独龙族着族里,“卡雀哇”是独龙族一年里唯一的节日,那么关于独龙族大家知道到底有节日吗?下面一起起来看看吧。

 

  独龙族传统节日介绍

 

  独龙年

 

  独龙族人叫“卡雀哇”。是独龙族一年里唯一的节日。他们以十二月二十九日为除夕,三十日为新年之首。

 

  相传很久以前,独龙江畔生活着兄弟二人。他们自幼失去父母,以深山老林为家,以弩射猎,苦度光阴。一天,兄弟俩身背长刀,手执硬弩,来到担打力卡雪山上的必拉桶打猎。这天天空乌云密布,禽兽不出巢穴。待到午后,才见到一只瘦小的岩羊。兄弟二人,分头包抄。哥哥迷失了方向,撵进了一个群峰竞秀,危岩兀立的高山深谷。

 

  当夜幕笼罩山峦时,弟弟到事先约好的地方等候。可是,等呀等,一弯月亮挂上了高黎贡山的山尖,也不见哥哥的踪影,弟弟带着一颗焦虑的心,钻进深山峡谷,去找自己唯一的亲人。不知翻过多少个山头,穿过多少条急流深涧,整整找了九年零十一个月又二十九天。就在十二月三十日这天,哥哥突然回来了。兄弟俩见面,悲喜交集,哥哥悲切地对弟弟说:“我的好弟弟,不是哥哥忍心把你丢下,自从我们弟兄失散,我被一个恶魔困在龙潭虎穴。恶魔见你寻找哥哥心切,自今天开始,让我每年十二月三十日回来与你见面。”哥哥接着说,“我们相会的这一天就是岁尾年首,就把它称作过年吧。”弟弟为了庆贺弟兄散失后的团聚,特地为哥哥准备了用各种珍禽异兽做成的菜肴和用各种谷物做成的米饭。吃罢晚饭,弟弟为能与哥哥相会激动万分,敲起锘锣,燃起火把,请出山寨里的父老兄弟,把这个喜讯告诉大家,让哥哥和乡亲们一起欢歌乐舞。从此,兄弟相会这一日就成为独龙族人的独龙年。

 

  节日里,每个氏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取野物;杀猪羊,猎物分给各家各户。部落主妇则将年食分送给每个家庭。他们称为“分食”。过去,在除夕就餐时必须等部落的每一个成员到齐,缺少一人,则不开锅。岁首清晨,曙光初照,山寨里就响起了锘锣。迎接新的一年的来到。早餐过后,人们随着锘锣的敲响,不约而同地来到山寨的旷地,用古朴的习俗,欢庆新年。人们不分年岁、性别、家庭,大家手牵着手,跳起本民族的传统舞蹈。长老们用编制精巧的独龙藤器,盛着可口的菜肴,以传统的方式给每个人分食。一时间,歌唱声、欢呼声、舞步声交织在一起。

 

  独龙族传统节日

 

  卡雀哇节

 

  主要活动

 

  卡雀哇节一般都在头年的腊月底或次年的正月初,节期一般3天。节前,家家户户就用"结绳"的方式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节庆内容包括祭山神、射面兽、木刻传信、跳锅庄、走亲访友、火塘烧松叶求吉祥、喝木罗酒、歌舞会、剽牛等。其中最隆重、最欢乐的是"剽牛宴". 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过节第一天,家家挂起彩色披毯,清晨,人们在木屋前挂上旗幡,燃起松枝,敲起锣,欢庆一年一度的卡雀哇。入夜,在各自的家中备办酒肉膳食等用品,举家喝酒卜卦,祈祝来年丰收,年轻人聚集起来到各家轮流跳舞祝贺。

 

  第二天祭山神,用荞面捏出山神及各种野兽祭祀。早上前往本氏族的固定祭场进行祭献,以求来年安康顺利。祭场一般都设在村寨背后树木茂盛而又比较平坦的地方,在此每个家庭都垒起一堆石头为祭神坛,间或也有架起松树枝木架代替的。整个氏族在当地有多少个家族,就有多少个石堆祭神坛,石堆一路横队的排展开来,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各个家族都前往本家族的祭坛前献祭,将供品摆在石堆垒成的祭台上,念诵祭辞,以祈祷来年丰登安康。届时还举行射弩弓、跳舞活动。然后,将各家族带来的祭献物集中在一起聚餐共食。这种定期的祭祀活动具有明显的增强氏族内部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社会功能。

 

  第三天举行隆重的"剽生祭天"仪式,以祈祷人畜兴旺和农业丰收。剽牛祭天是节日的高潮。妇女为祭牛披上独龙毯,角上挂以彩色串珠,把牛拴在祭柱上后,全部人围牛跳舞。剽牛手手持梭标或竹矛,走入祭场搂肩搭臂喝一碗同心酒,便边跳舞边剽牛,这时广场上的人围成圆圈,敲起锣,挥刀舞弓,欢歌欢舞。牛剽倒后,行过祭,卜过牛舌,人们分割牛肉,凡参加聚会的大人小孩,都可以平均地分一份牛肉,习惯上当场煮食,并对歌共饮以示祝贺。大家边吃边喝,载歌载舞,还背着牛头跳粗朴的牛头舞,剽牛宴达到高潮。跳完,大家燃篝火,一边烧吃肉,一边喝酒唱歌,通宵方散。有的村寨还用荞面做成各种动物模型,又用长竿飘挂各种麻布旗幡,以此奉祭上天。

 

  剽牛舞会是古代狩猎生活的缩影,也是捕获归来,庆祝胜利仪式的再现。如今剽牛习俗已经废除,代之而起的是独特的民族歌舞活动,主要内容是跳"牛锅舞".男女青年在 锣声中翩翩起舞。舞会结束,各家在舞场摆酒置菜,边吹边笑,畅谈丰收的喜悦,展望幸福的未来 .

 

  独龙族传统节日风俗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人们以种植、狩猎和采集为主,饮食习俗一般由所处自然环境及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的。独龙江中下游一带,种植有少量水稻,中上游一带以种植旱地作物、杂粮为主。

 

  独龙族的主食多以玉米、小米、稗、荞、青稞、马铃薯、芋头和黄豆为主,辅以少量稻米及野生动植物。

 

  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则以玉米 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为主,也用各种野块生植物的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

 

  独龙族民间仍然保留许多古朴的烹调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板粑粑。

 

  烙制石板粑粑时,多选用阿吞或董棕树淀粉,用鸟蛋和成糊状,然后倒在烧热的石板锅上,随烙随食,别具风味。

 

  独龙族日常菜肴有种植的洋芋 豆荚 瓜类,也有采集的竹笋 竹叶菜及各种菌类,食用时通常都是配上辣椒 野蒜 食盐后一锅煮熟而食。

 

  独龙江还盛产各种鱼类,以鳞细皮厚的鱼居多。独龙族食用鱼时喜用明烤制或煎焙后蘸调料吃,并常把烤制的鱼作为下酒的小菜。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有说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独龙人的典型食品有:河麻煮芋头 烧酒焖鸡吉咪等。人们喜爱饮水酒、喝茶、抽旱烟。独龙族性情淳厚,即使路上相逢,也要置酒相待,认为有饭不给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