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龙泉窑带座双耳鼎形香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代瓷器的造型特征总体厚重粗犷,质朴无华。普遍带有形大、胎厚、体重、现棱现角、附耳带座的风格,另外,元代兴起并最常见的器物,为高足、多系和附耳带座器物,如高足杯 又名马上杯、靶杯 、高足碗、高足转杯、带座炉、带座瓶、四系扁壶、安耳带系的多穆壶等等,这可能是为适应蒙古族席地而坐的风俗习惯,以及适应游牧生产生活而烧制的。

 

  带座瓶、带座炉南宋晚期已出现,以元代为多见,造型粗犷,形制大小皆有,主要用途为祭供器,常见的有青花两件带座瓶,一件带座香炉,共三件为一组的祭供器。因此,器下连座为元代小件器物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品种有青白瓷、枢府瓷、青花瓷和龙泉青瓷。

 

  龙泉窑在元代是最重要的瓷窑之一,元代早期龙泉窑的产品仍然保留了南宋晚期的风格,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釉色纯净、肥厚滋润,胎体坚致。到元代中期以后,色泽与前基本相同,但是胎体更加厚重;釉色青中泛黄,不再肥厚滋润;器型显著地变得高大浑厚;较多地出现印花、贴花、镂空、露胎粘花装饰,以及较多的汉字图案、八思巴文和褐色点釉等最具时代特征的变化。

 

  图中是件元龙泉窑带座香炉。该带座双耳鼎形炉通高11厘米,最大炉径8厘米,六菱形座足径4.5厘米。炉为双耳鼎形带座器,炉腹部见上下接痕,侈平沿,束短颈,对称两耳立于肩,耳顶端伸出炉口沿、圆鼓腹、承三圆形足,炉座宽唇平折沿,边缘为六菱边形,座身为镂空花窗式,座壁开六个葫芦形门,座底部为六菱形圈足,足端平切,露浅灰色胎无釉,见透析出铁质窑红,足内满釉。整器内外施满青釉,釉层肥厚滋润。造型规整,端庄朴拙,制作精细,给人神圣庄严的质感,较好地体现了祭供器的特性,系元龙泉精瓷中的珍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