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珊瑚红釉实用器
珊瑚红釉是清初新烧制成功的一种低温铁红釉,釉色红中闪黄,类似红珊瑚之色,深受大家喜爱。珊瑚红釉一般为两道釉,即先用高温烧成白釉器,再上一层珊瑚红釉,再次入低温炉烧成,因此工艺较为复杂。清代自康熙朝开始,除生产单色的珊瑚红釉器物外,还将珊瑚红用作地色,在上面直接用金彩、五彩、粉彩等描绘;或做成开光,在开光内用粉彩、五彩等描绘,显得绚丽多彩、美不胜收。下面介绍两件清代珊瑚红器,与藏友共赏。
图1为乾隆珊瑚红釉开光粉彩山水图碗,高7.9厘米,口径17.7厘米,底径7.4厘米。此碗口沿施一层薄薄的酱色釉。清三代器物常用酱色釉装饰口沿,这也是鉴定特征之一。内壁为白釉,外壁白釉上又加施珊瑚红釉,从轻微的磨损处可以看到里面的白釉。珊瑚红釉上用金彩绘缠枝菊花,部分金彩变成黑色,这是长期氧化的结果,非现代仿品能比。外壁有两个开光,这是先烧成白瓷后,再用剪成各种形状的湿纸粘贴在外壁,然后再施珊瑚红釉,其后揭去湿纸形成的一个空白处,在空白处用粉彩绘山水纹,再次入窑烧成。此碗的外壁的两个开光,一幅为扇面画,另一幅为手卷画,富有文人雅意。乾隆时的粉彩施彩均匀,部分画面稍有突出,白粉部分施得比其他彩要厚一些。像那树桃花,先用较厚白粉打点,再用桃红色彩料渲染,因此用手摸有突出感。外底用青花书写“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为乾隆时期高档民窑制品。乾隆时的珊瑚红釉非常光洁,与白釉结合紧密,不容易磨损脱落。此碗为传世品,有冲口崩片,釉面上有较强的“蛤蜊光”,闪现五彩变幻之色。现在市场上有新仿的珊瑚红釉碗盘等,但釉面显得松垮不紧密,也没有五彩变幻的“蛤蜊光”。
图2为咸丰珊瑚红釉开光粉彩山水纹盘,高3.3厘米,口径25.3厘米,底径15.3厘米,传世品。一般来讲,清代的盘,除折沿盘都较为浅平外,清初的盘比较深凹,晚清的盘比较浅平,用盛水量比较,晚清不及清初的1/2,当然这是指相同口径的。而且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从盘的深浅上即大致可看出年代。此盘就比较浅平,为晚清盘的特征。同图1碗相比,此盘珊瑚红釉与豆青釉结合不甚紧密,因此有较大面积的磨损脱落。开光虽然也画成手卷形,但结构已简化,画面也草率。此盘内外壁施浅豆青釉。嘉庆以后,盘类在内外壁施豆青釉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但外壁施豆青釉,并非嘉庆首创,明代的少数盘子就有此特征,一般内壁青花,外壁豆青釉,也称仿龙泉釉。有人认为这是浙江龙泉窑制品,其实是景德镇的。此盘外底白釉(图3),中间有青花款,款识为减笔字形,又似图案,但中央“咸丰”2字清晰可辨。而且“丰”字为简化字,这说明简化字民间很早就有使用。盘底白釉面上有许多缩釉点,胎和釉都比图1碗差许多。这也说明咸丰时朝廷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外有列强虎视,国力已比乾隆时削弱许多,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也反映在民间实用器物上。此盘“蛤蜊光”也比较浓烈,反映出沧桑之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