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窑天威军官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带铭文的宋代瓷器中,有一件“天威军官瓶”(见图),其为黑褐釉大瓶,小口,瓶体修长,通体弦纹(亦称为瓦楞纹),肩上划刻着“天威军官瓶”五字。其何时收入的不得而知,但此类瓶在上世纪曾数次于其产地河北省井陉县及临市出土。

 

  “天威军官瓶”前两次出土均在1915年夏。一次是井陉高小(现天长中学)开辟操场时,发现一古屋遗址,出土完好无损的瓷瓶10余枚,瓶上皆题有“天威军官瓶”字样,可惜均被工匠混抢而去,这一重要发现引起了当时在该校任主讲老师的任县籍人宋清台的关注,他曾四下奔走寻找,终未能寻到下落。事隔一个多月,学生在操场的墙角种花,挖掘出许多瓷片,后深挖,发现一瓶横埋土中。此瓶与前发现之瓶相同,“高有尺咫,口径寸余,似今绍兴酒坛,而细长特甚,瓷作苍褐色”(《井陉县志料》·古迹)。宋时,曾在井陉设置天威军,“天威军官瓶”为宋之遗物无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考古人员在发掘井陉窑遗址和鹿泉市南海山宋金墓葬群时,又先后发现了“天威军官瓶”。出土的“天威军官瓶”与故宫收藏的“天威军官瓶”所不同的是,故宫收藏的铭文埋在胎釉之下,无法拭去,而出土的或许因尚差工序,铭文“为粉土浮书,一拂辄灭”。

 

  井陉烧制陶瓷始于何时,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尚难定论。2004年3月开始,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井陉窑考古队对井陉窑开始了大规模的发掘,截止到2005年8月16日考古结束。从这次发掘看,从中找到了北朝瓷器,证明井陉窑是中国北方早期的窑址之一,出土的隋代瓷器中有白瓷和青瓷,烧制技术已经十分娴熟,且先后发现了宋代、隋代、中唐,还有清代和明代的地层,并发现了大量实物,说明从北朝开始到清代,井陉窑从来没有断烧,主要年代的地层都非常清楚,这是河北定窑、邢窑和磁州窑三大窑所无法比拟的。从史料上看,明代时井陉窑仍处于鼎盛时期,“明时充贡出井陉,前明缸坛岁一万七千六百一十八件,载在贡额,成化中应出缸瓶其数加至五万余”(《正定府志》)。进入清代以后,随着贡瓷的免除,井陉陶瓷转入烧制“缸瓮盔碗及其他琐小器皿”(《井陉县志料》)类的民用产品,艺术性陶瓷的产出形成断层,致使瓷艺衰落,使曾名赫一时的井陉瓷被历史所忘却。

 

  随着“天威军官瓶”的不断出土和对井陉窑的深入挖掘,特别是2001年井陉窑被评为国保单位后,不仅世人开始对井陉窑重新审视,而且井陉瓷也成了藏界的新宠。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