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的陶瓷水滴
艺术源于生活,古代民间陶瓷匠人完全领悟了这个真谛。他们观察自然的细致,体会生活的深刻;他们富有民俗情调而又不失高雅;他们采用幽默、夸张、写实、变形、抽象的艺术手法,使普遍存在于民间的乡村野趣、市井凡物,提炼为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老叟妇孺、雅士村夫皆颂扬喜爱、得之而不忍释手的美妙之物。
他们博大的胸怀,充满智慧善良的心灵,灵巧的双手,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追求“真善美”艺术生活的激情,他们对纷繁世事的恬淡宽容情操,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之中。从这几件陶瓷水滴,我们深受感动地领会到了古代民间陶瓷匠人的这些隽永不古的精神。
图1:晋代青釉水滴,高5厘米,似一条张开大嘴的鱼,两只眼睛变形夸张地饰于顶部,在游憩,抑或在寻食,悠游自在,情趣盎然。见之令人忍俊不禁。
图2:用画凤点睛形容这只宋代影青釉水滴再恰当不过了,高7厘米。莹润如玉的釉色,楚楚动人的凤鸟正引吭高歌,那双眼睛充满欢乐灵气,仿佛在诉说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
图3:花鸟鱼虫,松竹梅兰,在古代艺术家笔下不时可见,但一只农妇饲养的老母鸡也上了文人的案上,非大煞风景,反而呈现了田园诗情。这只宋代哥釉鸡形水滴,高7.5厘米,形象地表达了老母鸡的憨厚、慈祥、稳重,在文案上定会和其他文房用具相映成趣。
图4:一只百姓家常见的茶壶,一丝不改制成一只微型水滴,这件明代祭蓝釉器,高5.5厘米,也别有情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