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宋元雕龙残瓷启悟
龙泉青瓷肇端于北宋早期,至南宋中晚期到元时,为极盛期。笔者珍藏着一块龙泉窑宋元雕龙梅子青盘残瓷(图1、图2),这一翠颜玉质的古残瓷片,内底径21.7厘米、足径15.2厘米,具有非常完整的瓷艺烧造时代特征。
这块残瓷外腹壁刻菊瓣纹,内心坦底贴雕龙头凤尾纹及绣球,苍龙及绣球皆系同瓷盘坯泥片堆贴后,作雕、刻、划、剔等,使纹饰高于胎体,挂釉后营造了纹饰玉质釉彩下,映现出浮雕效应,烧成之器物清纯流翠、釉色莹润、纹饰俏丽。
胎装饰制作以刀为笔,在龙头上,突出张牙吐舌、突兀龙眼;在强悍的龙身,用刀剔雕四趾鹰爪、曲张龙脊、绣球,线条流畅舒展,质朴严谨、自然,此即龙泉窑独有术语:出筋;对龙之鳞甲、龙之凤尾、龙之腿毛飘逸处行剔刻,以剔阴显阳,谓之撕筋。独特夸张的工艺,使霸气十足、强悍无比的龙泉瓷上苍龙令人震撼!
宋元梅子青雕龙盘残瓷片,给龙泉青瓷收藏群体,提供了器物圈足修削两个原生态讯息:
一、露胎圈足脊应是朱砂色。严格的说,圈足脊露胎,是龙泉窑宋元青瓷独特的胎装饰的又一例证。在还原焰气氛烧成后,胎泥中含2%%以下铁质的紫金土成氧化亚铁的原真发色,便是艳而不媚的朱砂红,这是标准色。在四十倍带光放大镜下,可见柔和朱红膨化状胎体。常在市肆中有见灰黑色及涩紫黑色圈足脊,实是伪色!
二、梅子青雕龙残瓷佐证了宋元龙泉窑青瓷,器物除足脊刮釉露胎外,应为满釉——大凡盘、碗、罐、洗等,修削圈足时在圈足外斜削一刀,圈足大致内敛;圈足内墙直,大都修削过肩,足脊刮釉平整。是时,龙泉窑使用瓷垫饼(有碟形饼、镗罗饼)垫烧。
近见《中国宋元瓷器》书中有载,广东博物馆收藏的龙泉窑梅子青堆贴蟠龙盘(图3),被标定为元代,其龙头凤尾纹浮雕之出筋、撕筋瓷艺,与笔者收藏的龙纹残瓷完全一致,只是广东瓷盘少了一个绣球,足径小了1.9厘米,应该说两瓷盘不是一个版本的。笔者由此多了一个思路,企求贤达指点迷津:
一、瓷盘龙头凤尾带绣球之纹饰,是南宋中晚期、还是宋元过渡之器?其带绣球与否,有无渊源关系?
二、龙盘之绣球和明清常见的火焰龙球的演化是在什么时候……
让雕龙残器提供的原生态信息得以诠释,将会给龙泉古青瓷收藏的后来者受益匪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