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器试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安悟陶斋古瓷标本博物馆藏有一件形态奇怪的瓷器,绘青花冰梅纹,其高7.5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7厘米,胎、釉、青料及纹饰特征与习见之康熙青花冰梅纹器物相同。从器型上看,其施釉部分与清康熙瓷缸形状完全一样,但施釉线以下却是无釉露胎尖状底(图1)。此器说是缸却有着无法平放的尖底,说是鸟食罐却没有带孔瓷系,独特的形制,在资料及传世方面都极为少见,《中国古陶瓷图典》及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中古瓷器型方面均未收录。

 

  面对这件形状奇特的瓷器,有人认为是酒具,称作“转杯”,说是用此器饮酒时尖底不能放置,只好轮流传递,环转敬酒。但作为饮酒器具,宽板沿器口与实用性不符,故此说难以服人。

 

  这种尖底或小底、无釉并有底座配套安放之瓷器,元、明二朝即有。元代器如安徽省青阳县文物管理所所藏一对元青花双兔纹带座瓶(图2,见叶佩兰著《元代瓷器》第37页),江西省博物馆所藏元青花莲池鸳鸯纹带座梅瓶(图3,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陶瓷·景德镇民间青花瓷器》,1994年);明代器如江西省景德镇陶瓷馆所藏明弘治青花池莲纹带座净水碗和明正德青花翼龙纹带座净水碗(图4、图5,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陶瓷·景德镇民间青花瓷器》,1994年)。笔者考证,此器真正名称应叫做尖底油缸。缸底呈尖形,无釉,应另有与胎釉接合部直径相当的空心瓷质或木质底座相配套,使尖底油缸放置后保持平稳,一如康熙豇豆红品种中之柳叶瓶那样。佛教寺院神座前常设置油缸,供官民信众倾注所施舍之清油(菜油等植物油),用以点燃佛前长明灯之用。此尖底油缸同上述明代中期带座净水碗一样,系家庭祭祀活动中佛龛神座或祖宗牌位前所置放之供器,因家庭佛堂或祖宗祭室场地较小,故使用小型祭器。此器在釉线以下糊满陈年油渍,是断定其用途为带座尖底油缸的有力佐证。此种瓷器传世很少,遇之应当收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