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青瓷博山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山炉是古代焚香用的熏炉,焚香以驱赶蚊虫,也可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熏炉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而博山炉盛行于两汉至六朝时期,其炉盖雕镂成高而尖的山峦形,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人们在古墓中常见有青铜博山炉出土,最为精巧者当数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这里介绍两件江西地区六朝墓出土的青瓷博山炉。

 

  一件出土自丰城市东晋墓(图1)。该炉通高34.3厘米,通体施有晶莹光亮的青釉。炉身固定在圆形托盘上,其下部为圆形束腰支筒,上有11个三角形镂孔,外围捏塑三个舞人,舞人身穿长衫,头戴尖帽,腰间两手抱一束腰长鼓,作击鼓起舞状;支筒上部呈钵形,口沿外设有三系。炉盖由23个片状山峰环绕而成,大部分峰巅站立有神态各异的小鸟,片状山峰间有13个镂孔,盖外设有与炉身相对应的三系,便于穿绳提携。“博山”最高处为一座四方顶小亭,小亭四角上翘,顶立飞鸟,门户相向,前门外两侧各站立一人,后门有一人手持双铙,亭内还有一人作双手合掌状。全器造型新奇,雕塑精致,高超的制作技艺令雅玩观赏者赞叹不已。

 

  另一件出土自永丰县沙溪镇的南朝墓(图2)。该炉通高18厘米,通体施莹润洁净的青釉。炉身呈莲瓣合苞状,蕊部塑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炉身下部开一半圆孔,炉腔中空,平底,带托盘。该器结构虽不很复杂,但简洁的造型同样给人以美感享受,堪称南朝青瓷精品。使用时只需在炉腔中置放香料再点燃,缕缕香气便会通过莲瓣间的空隙向四处飘散,使满室飘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