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错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嵌错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

 

  我国古代有一种传统的金属表面装饰工艺,称为嵌错,也称错金银,是用金银或其他金属丝、片嵌入青铜器表面,构成各种花纹、图像、文字。嵌错工艺过程是:首先要制槽,在金属器物表面按花纹、图像、文字铸成或刻出凹槽,将金属丝、片嵌入槽内,捶打压实。用磨石将嵌入的金属磨平,再用皮革、绒布蘸水反复磨压,使器物表面光亮、花纹清晰。这种工艺兴起于春秋时期。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青铜器“栾书缶”,缶上有错金铭文40字,至今仍金光闪闪。它是嵌错工艺较早的实例。

 

  1965年,在成都百花潭中学校舍内发掘了一批墓葬,出土了一件嵌错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该壶高40厘米,口径13.4厘米,小口,长颈溜肩,壶肩两环耳,深腹,平底圈足。盖饰卷云纹、圆圈纹及兽纹,三鸭形鼎立。壶身以3条带纹分为4层画面,以壶肩两环耳为标志分为两面,两面的图像对称。

 

  第一层左图为竞射图,画面上两个竞射者,一个引弓待发,另一个箭刚离弦。在靶旁有一个佩剑举旗的裁判。图下方还有5人执弓挟箭,准备竞射;右图为采桑图,共有七男八女正在采桑。第二场面宏大,左图是一幅宴乐舞武图,在一建筑物中,主人凭几而坐,后有执扇的侍者,前有两人持觯进酒,还有两人侍立。阶下有4人执戈作舞,还有钟、磬、鼓、笙、箫伴奏。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天上飞鸟成群,地上有4人仰射飞鸟。旁有帐篷,帐内6人,皆佩剑,主人在宴饮。第三层为水陆攻战图,表现战斗、划船、击鼓、犒赏、送行等场面。第四层饰猎人持矛追杀禽兽的图案。圈足饰菱纹和四瓣纹。该壶通体遍布图案,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生产、生活、军事、礼俗的多个侧面。在这件高仅有40厘米的壶面上,竟刻画了200多个人的形象,个个有特色,另外还有其他景物,表现了制造者高超的技艺,同时显示了巴蜀地区独特、精湛的嵌错工艺。嵌错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是一件难得的艺术佳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