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文物保护与传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文物相遇,会带来什么?这样的话题正在受到不少人的关注。腾讯、网易、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近日纷纷发布了各自助力文物保护方面的新举措,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走近当代年轻人的生活。

 

  国家文物局于日前与腾讯、网易、百度签署合作协议,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文物资源的跨界融合。从协议内容看,三家企业的重点各有特色,腾讯重点聚焦互联网+文物教育,智慧博物馆建设,文物旅游创新,打造集信息发布、文物信息资源开放、智慧服务能力合一的“互联网+中华文明”的权威平台。网易将推进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推进博物馆体系与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百度则与合作单位搭建文物百科网络平台、百科数字化博物馆,进行文化遗产复原及文物信息智能化展示。

 

  此举凸显了近期互联网企业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在2017年11月时,故宫博物院与腾讯成立了“故宫博物院——腾讯集团联合创新实验室”,双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合作,共同探索先进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展示领域的应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认为,数据已成为各行业的基本生产要素之一,博物馆信息化已从服务脱胎为博物馆生产力之一,而且必将成为未来博物馆的核心业务。

 

  专家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是诸多互联网企业主攻的方向,这些技术应用在文物保护和展示领域,将对传统文物保护、传统文化传播带来新的可能和新的想象。

 

  而新科技在文物领域的应用,则将对用户带来诸多全新体验。据悉,腾讯最新推出了一种名为TSR的超分辨率技术,通过AI识别和还原,用户无须下载原图就能欣赏到高清图片,将来《千里江山图》这样的巨幅图画用手机就可以轻松欣赏。而使用VR眼镜等工具,敦煌、长城等知名文物景点的导览就可以“活”起来。

 

  腾讯集团副总裁兼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认为,互联网企业借助科技手段不仅可以帮助文博机构做文物鉴定、文物保护、文物传播,而且还可以提取传统文博元素进行新创作,将其融入动漫、影视等领域,还可以制作成各种社交媒体上使用的“表情包”,更好地推动历史文物等传统文化内容走近当代受众。“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方式是让它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