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镫:一项改变历史进程的发明
2018-01-04 09:52:06 作者:毕玉才 刘勇 来源:光明日报 已浏览次
凡是读过金庸小说的读者,对于慕容这一姓氏都不会陌生。慕容复一心想恢复的大燕国,其实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三燕”政权。2004年,考古学家在辽宁朝阳北大街挖掘出“三燕国都”龙城的宫城南门。金庸闻听后,不但为朝阳题写了“慕容街”街名,还题词:龙城朝阳,三燕故都;传奇慕容,华夏一脉。
《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是武林中的绝世高手,与丐帮帮主并称为“北乔峰南慕容”。真实历史上的慕容家族也是盖世英雄,在群雄并起的时代,几年间就崛起于北方,驰骋辽海逐鹿中原近百年。难道他们真有金庸所写的“斗转星移”的武功?
这个秘密在地下埋藏了1600多年后才被揭开。1965年,考古专家在朝阳北票市冯素弗墓发现了一对外包铜皮的木质马镫。龙城宫城南门考古挖掘者、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立坤告诉记者,辽西的慕容鲜卑可能是最早将甲骑具装和马镫应用于骑兵的。正是这些在当时最先进的骑乘装备和防护装具的应用,使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军力倍增,才得以驰骋辽海逐鹿中原。
秦始皇军队没有装备“马镫”
中国直到春秋时期作战仍以车战为主,骑兵仅是一种辅助力量。战争方式为双方步兵、战车相向对峙,“车毂相错”时短兵相接,一次冲击过后已见胜负。骑兵的作用远不如车兵,因此有“一车当十骑”之说。
战国时,七雄之一的赵国与楼烦、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为邻,不胜其扰而又无可奈何。由于游牧民族勇猛剽悍,擅骑长射,加之胡服衣短袖窄,比起汉服的宽衣博带来,更利于骑射,于是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很快成为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列国望风景从,纷纷建起自己的骑兵部队。1974年,当秦始皇的地下御林军从陕西那片黄土下浩浩荡荡地“走”了出来,人们更是被震撼了。
但是,如果你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去看一看,那些与真马一般大小的陶马身上,马具齐备甚至已经有了马鞍,唯独没有马镫。没有马镫,人就不能很好地固定在马背上,人的力量、马的力量、武器的力量就不能合而为一。所以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很难成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
重装骑兵是三燕崛起的关键
“完备的马具应当包括衔镳、鞍、镫三大部分,只有马蹬的发明,尤其是双镫的应用,才标志着骑乘用马具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田立坤说,秦汉之际有了马鞍,到东汉后期,出现一种专供达官贵人骑马用的高桥型马鞍——镂衢鞍。这种高桥鞍骑乘时安稳舒适,但不方便上下马,促使人们发明了专供上下马使用的马镫。
20世纪50年代,在湖南长沙金盆岭出土了一件釉陶马,人们在这匹陶马左侧鞍下,发现一只悬挂着的泥塑三角形小镫,右侧则没有。由于该墓出有模印“永宁二年五月十日作”的阳文篆书墓砖,考古专家认定这是西晋惠帝永宁二年的文物,即公元302年。其后在南京、新疆、陕西等地出土的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陶马上都发现了马镫。
最早的马镫实物发现于辽宁西部的朝阳,不仅数量最多,种类最全,时代最早,而且是双镫。
田立坤告诉记者,1965年,考古学家在朝阳冯素弗墓出土了一副木质外包铜皮的双镫;1983年在朝阳袁台子壁画墓出土一副木芯外包皮革的双镫;1998年在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了一副木质加一周薄铜条的双镫。除此而外,在北票北沟、朝阳十二台乡等都出土了成组的马具。
北燕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在推翻了后燕之后建立的国家。冯素弗是北燕政权中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第二号统治人物。在已挖掘的前燕、后燕、北燕(史称三燕)40座墓葬中,有10座发现了马具,而且马镫均为双镫,由此可见,至少在三燕时期,慕容鲜卑已将马镫和甲骑具装完美地装备在骑兵队伍中。
正是因为有了完备的马具装备,前燕这个以游牧为主的蕞尔小邦,才能在强敌环伺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在北方占据一席之地,并在与列强对峙中屡创以少胜多的奇迹。
据文献记载,公元338年,后赵30万大军进犯前燕,袭击前燕国都大棘城。前燕皇帝慕容皝派其子慕容恪率2000轻骑,斩杀后赵3万人,其他人落荒而逃。
慕容鲜卑一直就是马背上的民族,在东汉时就已“兵力马疾,过于匈奴”了,公元3世纪初迁居辽西后,吸收了大量汉族先进文化。“中原地区精金良铁通过不同渠道输入鲜卑地区,为改善、完备骑兵装备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所以在慕容鲜卑统治的辽西最先产生完备的甲骑具装就不足为奇了。”田立坤介绍,慕容鲜卑公元337年建立政权,击败其他部落占领东北并进而问鼎中原。除了其在内政上采取了顺应当时形势的政策,得到大多数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支持外,强大的的军事力量尤其是装备完善的重装骑兵起到了重要作用。“三燕”最辉煌时,势力所及除了辽宁西部,甚至达到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和内蒙古。
中国马镫助欧洲进入“骑士时代”
三燕文化马具首先影响到辽东高句丽,并进而通过高句丽影响到朝鲜半岛南部以及日本列岛。田立坤告诉记者,高句丽地区4世纪初出现了比较完备的马具,但不论是组合、形制、结构,都可看出是三燕文化直接影响的结果。日本古坟时代的马具出土也比较多,但都能从三燕文化中找到渊源。
为什么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古坟时代的马具都是在5世纪初北燕灭亡后才发展起来的?田立坤说,这是因为三燕文化马具的影响不是直接影响的,而是通过高句丽实现的。
欧洲马镫实物的出现更晚,是在公元6世纪的匈牙利阿瓦尔人的墓葬中。而阿瓦尔人是来自蒙古高原的柔然人的后代。北票市博物馆副馆长姜洪军告诉记者,柔然人被北魏击败后(公元429年),沿草原丝绸之路西迁至欧洲的多瑙河一带定居,并对当时的拜占庭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消除这种威胁,拜占庭国王提比略二世对骑兵进行了大改组,公元580年他又亲自训练骑兵,特别强调必须使用铁制马镫,这是欧洲文献资料中第一次提到马镫。为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是柔然人把中国马镫传到了欧洲。
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说:“只有极少的发明像脚镫(马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就像中国的火药在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社会一样,中国的马镫在最初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正是马镫的发明,才使中世纪的欧洲进入了骑士时代。(本报记者毕玉才 刘勇)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