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博物馆百工展开展 20名老工匠现场诠释老技艺

  2017年12月29日,临海市博物馆正式面向世人开馆,馆中展品一眼万年,让人不禁感慨时光之快。而昨日在临海博物馆开展的百工展,却以一张张老艺人的面孔,用一个个精雕细琢的老物件,让时间慢了下来。

  时值元旦,去临海市博物馆“读历史”的市民可不少。在一楼临海百工展大厅,来得更多的是文艺范儿的年轻人和带着孩子的家长,而展厅的设计布置,更是满满的文艺范。

  精美的木制“青饼印”、留着毛竹清香的竹椅、暗红厚重的手工箍桶,以及小蒲扇大棕绷……这些物件,似乎离我们眼下的生活越来越远,却能立时勾起我们童年的回忆。

  应主办方邀请,制作这些展品的20名老工匠来到现场,向市民们诠释这些慢慢消逝的技艺。

  今年60岁的篾匠彭加学,14岁开始拜师学艺,与竹子几乎打了一辈子交道,一根根挺拔的毛竹,在他手里能翻出花样变成各种器具家什。老彭收过7个徒弟,坚持最久的那位,也在十几年前改了行,但对于老彭来说,做了一辈子的篾匠,这双长满老茧的双手,早已和竹子分不开了。

  百工展发起人“格叔”是名80后,他将一群有着不同才艺,却有同样理想的年轻人凝聚在一起,寻访老手艺人、收集资料、拍摄专题片,向市民呈现这场不同寻常的百工展。

  “格叔”笑说,这些技艺,如果不去发现和留存,肯定会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试想,哪怕手艺再好,谁会去买一件手工制作的蓑衣呢?”

  “格叔”说,“记录这些,也不仅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展示一个更好的临海。”据介绍,如今百工展团队记录的匠人视频已有30多篇,按照计划,他们将在台州范围内寻找百名匠人,用各种方式记录他们的坚守和传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