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每一件文物都有故事 博物馆是普及考古知识的重要阵地

  他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家社科项目的主持人;

  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三次获得田野考古奖的中国考古学家;

  他主持的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发掘,首次发现了商代早期的前后三进院落的宫殿建筑,并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文化分界提供了界标;

  他主持的陕西周原西周宫殿基址发掘,首次发现一组东西对称的西周大型建筑,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他主持的河南安阳殷墟孝民屯遗址的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殷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考古发掘;

  ……

  他就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王巍。

  日前,“旧大陆青铜时代比较考古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此次会议聚集了25位全球顶尖级的考古学家,就埃及近年的主要考古发现、印度河文明、欧亚非大陆青铜时代、洹北商城与殷都、夏商周三代文化等方面进行专题报告与研讨。会议期间,王巍接受了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的采访。

  希望改变中原相对沉寂的现状

  从2017年4月正式受聘河南大学,到此次牵头成立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王巍已经在河南工作了近8个月。这样的选择,和他的研究方向不无关系。

  “我主要做的是夏商周考古,河南是夏商周的中心,历史遗迹丰富,是一个文化的宝库。”王巍说,谈及夏王朝、商王朝的问题,没有哪个区域能像河南这样浓缩了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说,在夏商时期,河南是大半个中国史。如果河南的夏商考古搞不清楚,那么中国的夏商考古就没法发展。”他说,再加上河南大学对黄河文明已经进行了近二十年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经过权衡,他选择来到河南工作。“把河南和中国的古代文化推向世界,是大有可为的。”

  在王巍看来,要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无论如何也绕不开河南。“我国已经做了十五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但是在距今5000年——4000年的这个时间段中,相比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下游地区及辽河流域等区域,中原地区的重大发现较少。这就形成了中原周围历史遗迹非常丰富,中原地区相对沉寂的现状。”他说,从历史的发展演变规律来看,夏商王朝不是一天形成的,更不会是某一天从天上掉下来的。此外,黄帝和尧舜禹的活动舞台,也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现在的这种状况,不符合历史事实。”他表示,自己来到河南工作,是希望能够加强河南文明起源研究,联合其他大学、嵩山文明研究会和省、市考古机构等单位一起,努力改变这个相对沉寂的现状。

  愿景:想要把中国古代文明推向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研究古代文明的意义也在于此。”他说,我们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现在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乃至思维方式。“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靠一些标签化的东西是无法解决的。”

  在他看来,中华民族的辉煌文明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为何核心区域在中原地区,这不仅是河南和中国人民关心的话题,也是世界范围的人们都关注的。“我们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历经坎坷而绵延不绝,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需要用国际视野来看我们的文明。”他说,这也是成立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的初衷。

  中心成立后第一次学术会议,就汇聚了全球顶尖级的考古学家,研讨旧大陆青铜时代的文明。为何会选择这个议题?“所谓旧大陆青铜时代比较考古研究,就是欧亚大陆青铜时代文明研究。”王巍介绍,这个时间段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1000年,在中国正是夏商时期,在这个时期,河南是王朝的中心。相对应的,往西,比如有赫梯文明、亚述文明等,再往西看,又有希腊的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等,再看到埃及,是埃及的中王国、新王国时期。“可以说,从东方到西方,这个时期都经历了非常辉煌的青铜时代。”他说,在那个时期肯定也有交流,比如,我们的冶金术就是从西亚传来的,我们的丝绸在那个时期就向西方传播,玻璃又经过丝绸之路从西亚传入我国。“总之,这是一个交流非常频繁的时期,也是各个区域青铜文明非常辉煌的时期。”

  “成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我有一个愿景就是把中国古代文明推向世界。”他说,通过比较研究,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通过比较研究,促进世界文明的深入研究。“我们会和世界不同区域的古代文明研究专家一起,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甚至可以联合开展一些世界范围的重大课题研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