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穿衣镜 或还原真实孔子形象
2017-02-28 15:17:21 来源: 南昌晚报 已浏览次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内出土了一面穿衣镜,上有孔子的形象,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孔子形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日前,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专家们将穿衣镜及镜上孔子形象等内容公布,并初步释读了衣镜上的内容及背后涵义。专家表示,穿衣镜上的孔子及弟子肖像画人物写实,或还原真正的孔子形象。此外,在一版木牍中还发现了疑似刘贺手写的读书笔记。
孔子衣镜由三部分构成,上有墨书“衣镜赋”
考古人员将衣镜提取至实验室清理拼合,对镜框上的文字进行释读后确认为衣镜,并对其形制进行了复原。孔子衣镜由三部分构成,即镜掩(盖)、青铜镜和镜框构成。
掩(盖)残损严重,破损为数十块,且大部分图案文字都不清楚,只有较大的两块还能辨识,盖正反两面都有彩绘和墨书,正面的墨书文字部分,考古人员暂将其命名为“衣镜赋”,对衣镜的功能及上面的图案内容进行了描述。彩绘图案有仙鹤等,反面从残存的文字图像判断为孔子弟子图像和传记,有子张和曾子。而孔子形象绘于镜框背板上。
专家表示,衣镜上绘有西王母、东王公、白虎苍龙、玄鹤凤凰等,这些都是当时流行的元素,此类图像几乎大部分相关器物上都会有,而衣镜上的主题是圣人孔子及其弟子颜回、卜商等。
首现孔子及弟子生动写实肖像
衣镜上的孔子,儒雅、内敛、谦恭,以布衣形象示人。孔子弟子形象极具个性,传记上的他们各有成就但都崇拜孔子。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刻画真实而生动,人物的呈现以肖像画的形式表现,线条简练,人物写实,比较同时期的绘画,如各种墓葬壁画或马王堆汉墓所出帛画,风格大不一样,而且技艺也十分高超,显然不是一般的匠人所绘。
这幅孔子肖像的载体也较为特殊,为衣镜的镜框,为刘贺生前实用器,刘贺几乎天天都要面对这些圣贤,与汉代其它孔子形象出现的墓葬壁画或画像石大相径庭,其表达的内涵肯定也不一样,是刘贺生前的生活行为的表现,而不是死后希望达到的效果。
专家表示,圣人与弟子出现在衣镜上的作用,衣镜赋作了很好的解答:“临观其意兮不亦康,气和平兮顺阴阳。”也许,刘贺在被废除帝位之后,通过阅读儒家典籍,时常瞻仰衣镜上的孔子像,学习其偶像孔子在逆境中的修为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
墓中一版木牍或为刘贺读书笔记
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上百版的木牍,内容大部分是签牌和奏牍,但考古人员发现,有一版木牍的内容十分特殊,是抄写的《论语》。
据了解,墓中出土竹简上的儒家经典抄写都十分规整拘束,专家们认为那些应该是专门的抄手抄写的,而这一版木牍的书写则十分率性随意,文字接近章草,与其它竹简和木牍文字不同,专家表示,如果猜测不错,这是刘贺本人所书写,应该是刘贺读书时随手做的笔记。刘贺被监视居住,无以自娱,只能读写儒家经典打发时间。专家们认为,这也可以从侧面作为刘贺的个人注解。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