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熊肯釶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楚王熊肯釶鼎,通高38.5厘米,口径67.5厘米,流长12厘米,腹深14厘米,足高30厘米,1933年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现藏于安徽博物院。

 

  此釶鼎是战国后期楚国宗庙祭祀礼器,圆腹直壁,平底,流口外伸,方耳外撇,三蹄足。腹部光素无纹,腹的上部饰一周凸弦纹,弦纹上端附方耳,下端紧挨着三蹄足,足根部高浮雕兽首纹,蹄足高峻雄壮,是为楚国末期青铜鼎的典型风格。口沿外壁镌刻12字“楚王盦肯作铸釶鼎,以共岁尝”。

 

  关于铭文楚王熊肯的“肯”字,也有释成“前”字的,二释皆云通“元”。对楚王熊肯,诸家释意不一,然其出土地点在寿春楚王陵(今寿县李三孤堆),故多以楚顷襄王东迁国都至寿春后继承王位的考烈王熊元当之。此鼎如匜置流,自铭为“釶鼎”。青铜器中匜的自铭一般作“也”或“釶”,是祭祀时用以浇水净手的用具。岁尝的“尝”字,《尔雅·释天》云:“秋祭曰尝”。证明此鼎是楚王专为宗庙祭祀制作的重要礼器。

 

  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于1933年被盗掘,致使第一手宝贵的考古研究资料遭到破坏,由于当时社会压力和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大部分出土物得以保存下来,根据相关调查材料统计,保存下来的出土器物达710余件,熊肯釶鼎就是其中幸存者。这批器物现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寿县楚器群为研究我国战国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青铜冶炼史的发展,以及楚文化研究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