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青花人物粥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罐高16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12.2厘米。粥罐,古陶瓷界早已有定认:“为清代康熙时创烧。”细看这件器物,粥罐的始烧年代显然在崇祯时期:

 

  第一,口沿下饰倒垂蕉叶纹一周,叶瓣呈一大一小相间排列,叶瓣的主脉,用浓笔线条表示。这类装饰于口部,又较写实的倒垂蕉叶纹边饰,属于崇祯瓷的装饰特色。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在“器型”一章“莲子罐”条目中被举为标准器的,就是一件口部画有倒垂蕉叶纹边饰的崇祯青花人物莲子罐。作为口部装饰,崇祯朝还流行变形倒垂蕉叶纹,并延续至顺治。顺治时期,口部边饰以倒垂的莲瓣纹为主,同时,在器物的颈部还经常以仰莲瓣纹作辅助的装饰。然而,这类蕉叶纹或莲瓣纹的边饰,康熙时却很少使用,不管在器物的口部,还是在器物的颈部。

 

  第二,腹部的主题图案中,两株芭蕉树较低矮,叶子完整,芭蕉的用笔及叶瓣的形状、大小,与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署崇祯十二年款的青花人物净水碗上的芭蕉树如出一辙。相对而言,顺治、康熙瓷上的芭蕉树则显得高大,叶子周边往往有多处缺口,叶子被画得像断开成三瓣、四瓣状似的,画法上有明显不同。因而,此件粥罐理应属崇祯朝产品。

 

  第三,背景处的云纹呈左右飘荡的括号状,云纹的构图比较简单,画得亦比较单调,不及康熙瓷上的行云富有变化或有动感。其实,云纹呈左右括号状的笔法为崇祯、顺治时期所特有,亦是极具时代特征的一个典型符号。

 

  此外,这件器物的造型呈敛口、丰肩,平底微凹、底为涩胎,同康熙粥罐通常的直口、圆肩,底部施釉的圈足制式有很大差异。按照标型学观点,这件粥罐的制作年代应当被认定在崇祯时期。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