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男子20年收藏300台老相机 想建博物馆传承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美国出的第一台新闻相机,法国皇家用的家庭相机,“纳粹鹰爪”标志的莱卡相机……这些电影大片中才能看到的相机,林江雄都有。他20年收藏了300多台老相机,却偏偏不会摄影。

 

  47岁的林江雄,是惠安螺阳锦丰村人。曾有人要用两栋别墅、450万元现金来换他的相机,被他拒绝了。他收藏的相机,从1859年伦敦出的滑动火棉相机,到上世纪70年代的国产双眼海鸥相机,几乎囊括了相机发展史上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

 

  听了一段历史 花3万多买下20多台老相机

 

  林江雄自幼喜欢涂涂写写,画得一手漂亮的山水画。要不是1977年那个午后,林江雄不会想到自己会喜欢上木头相机那样的老古董。

 

  那天,初到大理做生意的林江雄,无意中走进一家古董店。“咔嚓咔嚓”,林江雄被一台雕刻着“纳粹鹰爪”标志的莱卡相机声音吸引了。老板跟他讲起这台军用相机和二战历史,他听得入迷,当即花了3万多元,买下店里收藏的20多台老相机。

 

  回家后,林江雄查了每台相机的历史背景。他认为,相机作为记录生活、历史的工具,在镌刻历史的同时,也是不同时代科技发展的缩影,“每一台老相机都镌刻着一段历史,装着一个时代”。不会摄影的他,因此迷上了老相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单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相机、三镜头相机,甚至还有四个镜头的相机……20年来,林江雄通过网络、古玩店、藏家等多个渠道,收藏了300多台不同款式的老相机。曾有朋友想用两栋别墅、450万元现金来跟他换这些相机,被他拒绝了。

 

  收了20年“破烂” 他想建博物馆传承历史

 

  爱旅游的林江雄,每到一个地方,首先找的就是当地的古玩店。最难忘的一次,是2008年在北京玻璃厂古玩街淘到了一台莱卡纪念版相机。他当时一眼就相中那台相机,但老板开价要1.8万元,而且说是“镇店之宝”,有点不想卖。林江雄往返5次,软磨硬泡,最后老板才忍痛割爱,把相机卖给他。

 

  还有一次,为了买到19世纪80年代一款曾被英国皇家广泛使用的相机,林江雄花了十几万元。

 

  林江雄最得意的藏品,莫过于间谍相机。“这是极少数人才会拥有的相机,用于窃取机密。”林江雄拿起一个打火机样式的小型相机,介绍它的来历。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间谍活动频繁,要获得机密情报,拥有一台体积小巧、隐蔽性好的相机十分重要。

 

  最初收藏老相机,家人批评他是在“收破烂”,如今大家都很支持。女儿最近正在帮他整理每一台相机的详细资料。“我想建个博物馆,专门展示这些老相机。”林江雄说,以后要把生意交给孩子,自己回家建个博物馆,让年轻人通过这些艺术品了解、传承历史。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