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韩故城首次发现城门和瓮城

  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东城北城门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城门和瓮城,对研究中国早期城市防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郑韩故城考古工作开展50多年来,经过科学发掘找到的第一个城门。”发掘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站长樊温泉说。

  发掘表明,该城门为瓮城结构。虽然史书记载瓮城出现很晚,但近年来陕西石卯龙山文化晚期城址和河南新郑望京楼商代城址发现瓮城雏形,将中国瓮城历史大大提前。“此次郑韩故城发现的瓮城建筑,布局清晰,保存完好,这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遗址中实属罕见,填补了我国古代都城建筑史上的一个空白。”樊温泉说。

  郑韩故城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后期都城长达539年之久。其城垣周长长达20公里,历经多次修筑城门十分复杂。《左传》《史记》等古籍记载,它有皇门、纯门、时门、师之梁门、渠门、闺门、桔秩之门等近20个城门,但此前尚未通过考古发掘确定一处。

  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去年4月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对位于北城墙与隔城墙交接处的东城北城门遗址实施发掘。

  新发现的瓮城由夯土筑建而成,城墙墙体上突出的马面建筑,与一道东西走向的环形夯土墙(瓮城墙体)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瓮城防御体系。瓮城墙体上还发现有排列较为规整的方形建筑遗迹,有可能是作为防御设施而修建,体现了筑城者加强城门防守的理念和功能。

  考古人员在清理春秋晚期一条道路时,发现一条深约4米、宽达14米的壕沟,与道路并行进入城内。此前,距此南约400米处曾发现一条同样的壕沟。专家由此推测,正在发掘的城门遗址,可能就是郑韩故城的水门或水关,即文献中记载的“渠门”所在。

  从目前发掘情况看,郑韩故城东城北城门的结构基本廓清,初步表明北城门具备瓮城防御体系并有“渠门”,城门由下穿的门洞及水门两部分构成。

  截至目前,此次考古共清理出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带车辙的道路、夯土建筑、城壕、壕沟、排水管道、活动硬面、踩踏面、瓦砾层以及灰坑、水井、墓葬等重要遗迹。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