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中央

 

  编号: Ⅹ-1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新年指夏历(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有关传说很多,其中以“年”兽传说、熬年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等最具代表性。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最早是祭天、祭农神和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史记》、《汉书》称正月初一为“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和“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朝亦始也)。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

 

  辛亥革命之后,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立春逐渐淡化。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相关民俗活动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向亲友拜年等习俗;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崇尚、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十三日祭灶,吃关东糖和糖粥等;除夕夜以家庭为单位包饺子、包汤圆、做年糕,吃团圆饭守岁,另外还贴春联、年画、剪纸和放爆竹;正月初一迎神、拜年;初五开小市;十五日元宵节开大市、迎财神、吃元宵、游灯会、猜灯谜等。 燃放鞭炮是春节期间辞旧迎新的一项民俗活动。

 

  春节是体现和谐亲情与和睦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过好春节是提升亲情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城乡地区因所处环境不同,过春节的方式也有所差异。目前广大农村仍按照传统方式过春节,但崇尚和仪式的内容淡化,而送礼品、请客吃饭之风日盛;城市过春节的形式与农村地区相比,显得更为简单。

 

  相关传承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