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考证:“馒头”一词或来自佛经

  喜食面食的西安人饭桌上常常离不开馒头,但您知道“馒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在2月8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主办的“长安与丝路学术论坛”上,兰州财经大学教授高启安认为,这个中国人熟识的词汇最早可能源自佛经。

  坊间传说

  “馒头”一词源自诸葛亮

  “馒头”一词从何而来?坊间对馒头一词的起源,一直流传着诸葛亮创立之说。相传在三国时代,当时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不断袭蜀,于是诸葛亮亲自带兵征伐。大军至泸水一带时发现那里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水有毒。蜀军中有人提议:杀死一些“南蛮”俘虏,用他们的头颅祭奠河神。诸葛亮当然不答应,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用面粉加水捏成人头模样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此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下来。因称“蛮头”太吓人,人们就用“馒头”取代。久而久之,馒头这一名称就流传了下来。

  据高启安教授考证,在宋人高承所著的《事物纪原》中记载着诸葛亮以面粉皮包馅以为人头之事,所以有“馒头”源自“蛮头”这一观点,这一观点由于在魏晋史籍中未有记载,因此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无稽之谈。

  专家观点

  “馒头”由佛经中“曼提罗”音译

  高启安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 “馒头”一词应该是外来语, “馒头”应是由佛经里记载的食物“曼提罗”直接音译过来的,该食物传入中土以后,各地的书写者根据读音写出了符合自己生活和发音习惯的文字,早期的史籍中,将“馒头”写作“公式头”、 “曼头”、“馒 公式”, 直到后来才逐渐统一为“馒头”。据考证 “饅”字出现大概在唐代。

  高启安教授认为,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作出相应的改变与融合,饮食文化也是如此, “曼提罗”原本表述的是烤制的馒头,但这类食物传入中原后,与中原传统的蒸作方式相结合,变成了一种本土化的蒸食。虽然加工方式改变了,但仍然保留了原来的音译名称,只不过中原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明了更为表意的汉字,使之看上去更像个食物名称,“馒头”一词也因此流传了下来。

  在高启安教授看来,馒头虽然是普通的食物,但却承载着丝路饮食文化传播的巨大历史意义。

  (记者张佳 实习生任泽)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