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珍贵文物在苏修复接收 宋星宿图重现异彩
《绢地星宿图》修复后(局部)
10日上午,由苏州丝绸博物馆修复完成的珍贵文物《绢地星宿图》和一件“蓝地提花棉袍”完成接收。面对焕然一“新”的出土文物,前来接收的南京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赞叹不已,尤其是对重现光芒的珍稀宋代织物《绢地星宿图》表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
一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似乎很轻松,究竟怎么好却道出修复这件文物背后的辛劳汗水。这件《绢地星宿图》是2003年南京花山宋墓出土的文物之一,在南京市博物馆学术资料里这样介绍,星象图,绢质,呈长“方形,长316厘米,宽50厘米。整幅长度彩绘出一条弯曲的银河,银河两端分别分布着山川和星宿,同一星宿的星星之间用直线相连,星星涂绘实芯,其他图案用线勾勒轮廓。”这幅图“出土时内折数道成窄长条状披挂在尸体脖的两侧”“,因污染严重,整幅画面颜色灰暗,星星颜料脆化多处脱落。”南京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向记者介绍,出土后的星象图不仅色泽暗淡,而且脆化严重,一碰就会脱落、破碎,让人一筹莫展。从出土到修复,它在博物馆的库房里默默躺了十年。2013年年底,南京市博物馆委托苏州丝绸博物馆,2014年春天,开始着手修复。
苏州丝绸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可移动文物纺织品修复资质”,这样的单位在全国仅有两家。然而,就是专家,拿到了这件文物也略感头疼。修复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苏州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王晨介绍说,当初这“件文物是‘托’着来苏州的”,为了防止运输带来的二次伤害,不能折不能卷,只能平躺着用专车运到丝博。到了丝博之后,项目组又展开了反复的研究讨论,从出具修复设计方案开始到完成修复,前前后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在去年9月份完工。王晨说,修复过程可谓一波三折,难度很大,一方面文物脆化严重,经不起折腾,另一方面星宿图中“星辰”等多个缺损处需要染画补缺,而且织物的经纬线很多地方都需要调整。最后,采用了托裱的方式修复,也就是将这幅图托裱在一块底绢进行,这个底绢非常重要,不仅要与文物在织物结构上相仿,颜色也要一致。光是底绢,就报废掉多块。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修复完成的《绢地星宿图》一改暗淡,呈现出文物本身的良好色泽,如果不是专家指出几乎看不出修补之处。
同时接收的还有一件“蓝地提花棉袍”,这件棉袍出土于南京雨花区油坊桥,质地为斜纹提花。修复完成之后的棉袍带着浓浓的历史沉淀感,金底上浓重的水墨晕染,细腻又有光泽度。
对于修复完成的两件文物,南京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接收时反复观摩,尤其是对《绢地星宿图》赞叹不已,表示成品超过了设计方案,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