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保护总体规划》获批 未来开放面积将超过85%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实施,对故宫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卢 旭  摄

 

  日前,《故宫保护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并正式对外公布。《规划》由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共同编制,对2013年至2025年故宫的古建筑修缮、宫廷文化展示以及故宫整体保护与北京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详细规划。根据《规划》,故宫的开放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根据不同文物的保存现状,故宫也将制定分期分批维修计划,岁修传统也将得到恢复。

 

  开放面积大幅增加

 

  《规划》划定的故宫保护范围,由紫禁城及端门、大高玄殿、皇史宬及清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4处地块组成,总占地面积106.09公顷。《规划》提出应调整故宫开放区与内部管理区的比例与分布范围,尽可能扩大开放区范围,参考院落历史功能分区,全面调整故宫利用功能布局。故宫开放区内部除保留库藏、展示和观众服务功能外,其余办公管理功能一律调整至内部管理区。

 

  根据《规划》,外朝区、内廷区、城池区东西华门以南区域的院落以及大高玄殿、皇史宬为开放区,其占地面积74.51公顷,占保护范围面积的85.02%.区内所有院落的使用功能仅限于遗产展示、观众服务和文物库藏,其中文物库藏院落仅以外观展示,其余院落均辟为不同开放强度控制的展示院落。

 

  开放区由馆藏文物展示院落、限制性开放院落和公众开放展示院落三种类型组成。馆藏文物展示院落包括午门、东华门、文华殿銮仪卫等5处院落,主要用于馆藏文物的展示;限制性开放院落包括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以及英华殿、雨花阁、景福宫、造办处旧址等14处院落,严格限定参观人员的数量;公众开放展示院落包括:紫禁城开放区内除馆藏文物展示院落、限制性开放院落和观众服务区之外的其他院落以及皇史宬。

 

  恢复文物岁修保养制度

 

  紫禁城巨大的古建筑数量、诸多濒临失传的工艺、高等级的修缮标准,使故宫修缮任务格外繁重。同时,因专业维修队伍被迫解散、资金使用制度等原因,使“岁修”成为故宫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规划》对故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定了专门的《规划图则》并提出,依据文物的保存状况,结合不同遗产要素的保护要求,实施文物建筑分类分级的日常维护、岁修保养和保护修缮等措施,制定《故宫院落岁修计划》《故宫院落日常维护手册》和《故宫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导则》。构建不可移动文物遗产要素数据库,为建设符合故宫世界遗产价值管理特征的监测预警平台提供依据。

 

  《规划》提出,应探讨实施文物建筑修缮的“研究性保护项目”,调整现行修缮工程管理制度,编制《故宫官式建筑传统技艺传承规划》,建立和完善修缮队伍,培育符合故宫文物修缮标准的传统材料生产基地。

 

  根据《规划》,故宫博物院将以古建部、修缮技艺部为基础,通过养心殿、宁寿宫花园、大高玄殿和紫禁城城墙4个研究性保护项目的实施,在5年内组建起具备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和城防建筑修缮能力的传统建造技艺队伍,并建立传统技艺人才培养的良性机制。

 

  加强宫内及周边环境整治

 

  《规划》提出,故宫重点保护区内,拆除所有与保护和展示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一般保护区内,适时拆除屏风楼等影响故宫内部景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已损毁的院落,依据历史空间和建筑形态,修复建筑空间环境,作为故宫博物院科研、展示和安全管理的办公设施。

 

  根据《规划》,周边景观控制力度也需加强。沿筒子河东、西、北3边的南北池子、南北长街、景山前街是与故宫直接关联的历史环境,道路不得更名、不得拓宽。路面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参照历史形象进行修复或改善,并立牌解说街巷历史沿革,使之在环境氛围上与故宫和谐统一。

 

  《规划》还提出,在故宫缓冲区范围内,按照《北京皇城保护规划》要求,严格执行建设高度控制,保障故宫关联区域的空间景观。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控制明清北京城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保障故宫景观影响区域的天际轮廓。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