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研究与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对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甲骨学研究界、甲骨文书法艺术界担负起弘扬、传承甲骨文化,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甲骨学研究促使甲骨文书法发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903年,刘鹗编成《铁云藏龟》,第一部甲骨文拓本着录书出版,1913年,罗振玉编《殷墟书契前编》出版,1914年,罗振玉编《殷虚书契菁华》,第一部甲骨文照片着录书出版,1915年、1916年,罗振玉编《铁云藏龟之馀》、《殷墟书契后编》出版,1917年,加拿大学者明义士编《殷虚卜辞》出版,1925年,叶玉森编《铁云藏龟拾遗》出版,1933年,罗振兴《殷墟书契续编》出版,以郭沫若任主编、胡厚宣任总编《甲骨文合集》,于1961年开始编纂,至1982年出版;《甲骨文合集补编》于1999年出版。发现甲骨文至1999年,甲骨学家着录书籍达50余部。数万片甲骨拓片展现出了甲骨书体造型,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契刻,具备了刀笔、结体、章法三大书学的要素,可谓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书法作品。但她毕竟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直至被发现后,进入上世纪30年代,甲骨学家才临拓片集楹联,在宣纸上创作了甲骨文书法作品。甲骨文书法作品与历史上从未间断的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等书体相比较,萛似迟到书体,但她随着甲骨文发现而产生,也随着甲骨学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书写甲骨文书法的队伍与日俱增,进入21世纪,研究甲骨学和书写甲骨文书法的组织遍布全国。在国家和省、市地方举办的书展中,甲骨文书法作品的数量也占有一定比例,以甲骨文书法为内容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展”、“甲骨文书法大赛”活动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甲骨文书法已占据了“书坛”一席之地。
  
  甲骨学研究与甲骨书法存在的问题
  
  上面提到着录出版的《铁云藏龟》、《殷虚书契菁华》、《甲骨文合集》,等甲骨学研究成果外,还有甲骨学家王宇信编着的《甲骨学通论》、王宇信、杨升南、聂玉海主编的《甲骨文精粹释译》、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甲骨文编》、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马如森编着的《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以及姬长明编纂的《甲骨文书法字典》等,加之由出版社出版的,各地印刷厂印制的,各种版本甲骨文字工具书,有近百种之多,为甲骨文书法创作提供大量文字资料。但有部分书籍,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比如一位日本朋友编纂的一本《甲骨文字典》,上面可识之甲骨文字,有几千个单字,还有国内出版的一些甲骨文字工具书,不仅甲骨文单字数量多,而且文字即无出处也没释译内容,手写体甲骨文字形很不标准。这些书价格低,不仅书店书架上有,甚至大街书滩也能买到,客观上给甲骨文书法家和甲骨文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方便。有些甲骨文书法爱好者,监别能力差,只要字典字多就好,缓解了甲骨文书法创作找字难的问题。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甲骨文书法作品中文字失误多,在各类书展中,对甲骨文书法作品评审,带来很多困难,出现对甲骨文书法作品文字把关不严的问题,作品集出版后,带“病”流入社会,一些甲骨文书家在创作时,照搬照抄,照样入选、获奖,此种状况的出现,使书家在创作中,更放宽了对文字的使用界限,不仅存在造字、错字等问题,有的还把多种字体混为一体。最近看了2017年出版的一本作品集,翻出一幅作品是用甲骨文写的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一共有28个字,错字有18个字,占总字数的64.3%;另一幅作品是写的两首唐诗,一首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首是李白的《登少室山寺》,两首诗共80个字,发现错字有49个,占总字数的61.2%。翻阅其他甲骨文书法作品,都存在有写错字的问题,写错的甲骨文字,大体有3种情况。
  
  一是用错字,把应该用的字写成另外一个字。如把“明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写成“名”“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字;把“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字,写成“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字;把“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写成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字;把“朝”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写成“春”“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字;把“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字,写成“丁”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把“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字,写成“友”“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字;把“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字,写成“止“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字。
  
  二是,把字的部件错位,如把“如”的字形“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写成“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把“上”字的字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写成“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把“承”字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写成“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三是,乱造字。如把“路”字写成“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把“轮”字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成;把“带”字写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把“桂”写成“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甲骨文书法作品出现错字,除上面提到的原因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甲骨文书法作品的作者,对甲骨文字了解甚少,缺少文化素养,不懂得甲骨文字的结构特点,不了解甲骨文字的研究现状,更不懂文字的通假规则,乱造字、乱借字,还使用早期错释且早已纠正的字。用甲骨文字写唐诗、宋词、毛主席诗词等;二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历史的断裂”,甲骨文书法不象其他书法,千百年延绵不断,有一套成熟格式,而且还缺少特定格式的创作理论。
  
  用好研究成果提高甲骨文书法创作水平
  
  甲骨文书法和其他书法一样,创作一副好的作品,要在笔法、墨法、章法、字法上下功夫,而字法者是书法作品的灵魂。汉字书体有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也各有其用,楷书是行文用的,行书在没有电脑和手机的年代交流用的,草书是应急用的。各种书体不论什么用途,一般不能混用,更不能写错。作为书法艺术品,虽是供人们欣赏的,也要把字写对。一副存有错字的书法作品,就象人没有灵魂一样,没了生命力还能有什么价值可言。创作好甲骨文书法作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提高对甲骨文书法规范使用文字的认识。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必须使用各自书体的文字,甲骨文字数少,在创作甲骨文书法作品时,做到不错、不造、不借,不乱用通假字难度较大,解决这一问题,书展评审机构要提高认识,严格把关。对甲骨文书法作品,不论是用甲骨文的偏旁部首拼造的新字,或是用其他方法生产的新字,发现一个错字,就应把此副作品淘汰。如果这一点都作不到,甲骨文书法就没什么前途可言,通过对甲骨文书法作品严格把关,提高书家对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严肃性,和提高正确使用文字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认识甲骨文,熟悉甲骨文。2013年4月,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和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甲骨文学会,举办的“中国甲骨文书法高峰论坛”会议纪要提出:“甲骨文书法家要具备甲骨学的基本知识。要立足于甲骨拓片的赏析、临摹,要基本掌握甲骨拓片的内容和文字格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入研究甲骨文字演变的不同风格与文化内涵,提高文字学素养”,“甲骨文书法家应密切关注甲骨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争取充分利用甲骨文字考证的新成果”。只有认识甲骨文,熟悉甲骨文,才能得心应手搞好甲骨文书法作品的创作。
  
  三是,加强对甲骨文书法艺术的队伍培训。近些年来,甲骨文之乡安阳和发现甲骨文第一人王懿荣的故乡山东,以及对甲骨学研究和对甲骨文书法非常重视的江苏等地,已开始从幼儿抓起,在部分学校,从认字开始,开展了小学段甲骨文基础教学(安阳市试验小学,开设甲骨文讲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了保护古文字文化遗产,激发当前社会学习古文字学和古文字书法艺术的热情,营造学习经典文化的良好氛围,培养古文字书法研创人才,传承和发展古文字书法艺术,展示中国文字文化文明,从2016年开始,联合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等单位,不收取任何费用,无尝举办了“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请古文字学家传授古文字理论知识,请当前国内一流的古文字书法家指导书法艺术创作,全方位的拓宽学员们的文化视野,深化古文字理论修养,提升了书法艺术创作能力,为甲骨文书法创作培训了骨干力量。
  
  四是,提倡少字数甲骨文书法。着名甲骨学家王宇信先生讲“甲骨文共有4300多个单字,但只有1500多个有人进行过考释,而其中只有1000多个取得共识。其余的因在传承过程中退出历史舞台或形、音、义在今天的文字中已找不到痕迹,再想释读十分困难。因此,用这已取得共识的1000多个单字,表达今天的纷纭复杂社会生活和信息时代人们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显然是不敷使用的、无能为力的”,“甲骨文书法家,应坚持严格利用较准确的甲骨文字进行创作”。“因而要把自己的情趣寄寓严格控制在有限的甲骨文字之内,做到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字无出处”。甲骨文书法作品和其他字体的书法作品一样,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不是字数越多艺术成分的含量就越高,少字数甲骨文书法作品,只要处理得当,同样是一幅好的艺术品。如比较常见的甲骨文楹联,甲骨文斗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甲骨文扇面,甲骨文中堂等形式的书法作品,字数虽少,只要用字正确,章法处理得当,会给人以偿心悦目的感觉。甲骨文可识之字数量有限,不适用于创作长篇的书法作品。
  
  五是,利用好甲骨学家的研究成果,统一编纂《甲骨文大字典》。对文字的使用,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呼吁文字博物舘立项,报国家部委审批,组织甲骨学家和文字学家,成立编纂委员会,对已释甲骨文字达成共识,编纂出有国家标准《甲骨文大字典》。
  
  让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走出国门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5000多年岁月中,中华文明以巨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令整个世界都赞叹不已的历史传奇。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惟一延续到现在并重新崛起的伟大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同时,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给予了甲骨学界、书法艺术界,探索、研究,弘扬、传承伟大中华民族文化很好的契机,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己成为书法艺术家的光荣责任,应充分利用好甲骨学界的研究成果,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甲骨文书法作品,不仅在国内走进千家万户,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沿着“一带一路”行程,带着友谊走出国门,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2017年12月7日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